。
当然,大索貌阅、输籍定样也有一个弊端:战乱后有土地分,那些平民是愿意单独入户籍交税的;但时间久了土地被兼并了,平民却还在官府的户册中,还要承担交税义务,那就是隐患了。这也是隋末民变的原因之一。
但,建国初年,高颎的这套办法是行之有效的。杨坚下令全国推广,很快就积累了大量财富。
全国各地每年上调给中央的各种物资,黄河以南的经由潼关,黄河以北的经由蒲坂,向长安运输的车辆接连不断,昼夜不停,前后长达数月之久。
3.圣人可汗
七月初六,朝会上,宇文恺、高熲分别向杨坚汇报粮仓和征税工作的阶段性成就,薛道衡前来报告,说是南陈新的一批使者又到达了大兴城。这次南陈的出使团成员是王话、阮卓二位。杨坚和他们简单问候后,便叫薛道衡、颜之推、卢思道去作陪。文人相见,自然少不了一番饮酒赋诗,这次南北使者会面,算是双方最后一次温存了。
为何谢贞没来?因为谢贞的母亲去世了,大孝子谢贞哭得肝肠寸断,一心一意给母亲守孝,谁来劝说也不听。陈叔宝下诏,让谢贞回去上班,谢贞沉浸在哀伤中,拒绝返岗。徐祚、沈客卿、姚察、殷不害等人受陈叔宝的委托,先后去看望谢贞。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见谢贞骨瘦如柴,徐祚等人怆然叹息。徐祚规劝他说:“贤弟年岁已高,礼有常制,暂时应该节哀自保。“经历过悲痛的人都知道,你不劝还好,你一劝,当事人就更悲痛了。听了徐祚的话,谢贞更是感伤悲痛,气断良久,徐、沈二人也被感染了,他们痛哭不能自禁,忧郁不言而出。
徐祚对沈客卿说:“的确,孝门出孝子。“沈客卿说:“谢公家传至孝,士大夫谁不仰望,此次恐怕不能起用,怎么办?“谢贞没有理会他们,他们只好摇头而去。
姚察、殷不害和谢贞是好友,他们也来探望。谢贞向姚察交代了后事,并把自己未成年的儿子托付给他。姚察还要劝什么,殷不害拦住了他,并自顾自地说:“谢元正比我幸运,南归后,他至少侍奉了老母亲十余年,而我的母亲早在三十年前江陵沦陷的时候就去世了,更何况殷僧首至今还滞留长安!”说罢,殷不害“哇”地一声哭出来。
当年,于谨攻陷江陵后,殷不害、谢贞等人都被俘虏到长安,二人都是江南数一数二的大孝子,北周将殷不害放回的时候,将他的长子殷僧首作为人质扣押了下来。殷不害这番话,让谢贞的情绪再也无法忍受,痛苦和绝望一泻而出,最后竟然一病不起,追随母亲而去,时年五十二岁。年过八十的殷不害也退隐了,无心功名利禄,活着唯一希望便是期待有生之年见到殷僧首。
大家一见如故,开始互相吹捧起来。
王话先开口:“幸会三位大才,北朝的才学都在三位身上了!”
“虚名而已,哪里哪里。”薛道衡带头说。
“是呀,卢兄的《劳生论》,薛兄的《岁穷应教诗》,颜兄的《家训》都已名扬四海,我一直仰慕已久,没想到今日相见!”阮卓笑道。
“阮兄乃江东才俊,你又何必自谦?今日来长安,必定有佳作,何不快快道来?”颜之推说。
阮卓端起酒杯,想到了进入长安的所见所闻,随即吟诵一首《长安道》:长安驰道上,钟鸣宫寺开;残云销凤阙,宿雾敛章台。骑转金吾度,车鸣丞相来;蔼蔼东都晚,群公驺御回。
阮卓这首诗把长安的皇城气魄,描写得大开大合,饶有兴致,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送走了南陈的使者,沙钵略可汗摄图的使者又来了,这次是摄图的弟弟处罗侯亲自来,说明突厥内部发生了大事。
自从前年突厥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