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自己年龄增添了同等岁月的土地上站一站,顷刻相知相融。早年或是幼年培养的古老习惯,像拴在游子背上的橡皮筋,把再也闯不动,走累了的孩子拉回来,供以一个安身的所在,不管作为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抚慰,有总胜于无。从来没有遗弃。山在,水在。时光,旧识,都在。站在生人堆里说“我来自XX。”站在旧人跟前说“好久不见。”一种近乎于自豪的情愫在心底扎根,叫人语带柔软,不惧孤苦。
通常时候,这个地方被称作故土。类似于动物植物的发源地,原产地,可谓人之“初”。纵能走遍三山五岳,举国内外,这块双足初立的土地始终以一个名字的形式,蕴以不可忽视的符号意义,贯穿生命前后,为其他乐土佳处不能替代。属于少数不必持续提供给养和关怀又令人念念不忘的人和事之一。功成名就,头顶的光鲜也不能使其逊色,见了街角老树下摇着蒲扇的鹤发老人,照例得招呼一声“大爷,您别来无恙?”若非如此不忘初年,真叫光鲜失色,故土蒙羞。这个地方不讲功名高低,只看情分浅近。
有人爱故土,有人恨故土。恨意深远,唯恐躲避不及。多如常言,恨之多深,爱之多深,只把本身就不可根除的那个“名字”又加粗加大了几分。想想,又何必。恨的是人,是物,是回忆,不是一片土。一朝心怀坦荡,恨意削减,又以附带愧疚的浓烈爱意去珍视它,并渴望极力拥有它,直到永久。落叶归根,有此一类。
人越老,走得越远,背后的皮筋力道越紧。到底改不了古老的习惯,像小时在树上刻下的文字,手上留下的伤疤,梦里梦外惦念的乡味,成为本性基因的分支,凭入魂般笃深的力量,完整着难以完整的人生。
在人群中,异彩彰显。旧雨偶逢,一眼认出。
家是什么?
有人说,家是黄昏湖边的搀扶,家是灯下互相剪去丝丝白发,家是一件旧风衣,风也是它,雨也是它。
也有人说,家是倦鸟归来的巢,家是小船避风的港......
如果你问我,家是什么?我只会说:
家就是家,“家”是一辈子围绕着我们的一个字。用浓浓的墨蘸满浓浓的情来书写这个“家”,一生有多长就能写多久……
有一个富翁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扶起他说::“先生,让我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我回得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窝,又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的,断断续续地回答说:“那,那不是我的家,那只是我的房屋。”
家不是房屋,不是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而是你受了伤可以疗伤的地方,是你可以卸下伪装不用小心翼翼的地方,是你可以痛快哭纵情笑的地方。
那里,有你最亲的父母,最爱的孩子,拿最好的青春陪你过苦日子的亲爱伴侣。他们,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就算门外凛冽如冬,推开门,却是春风拂面。家,是这个世间最温暖的地方。所以,你最该带回家的是快乐,而不是烦恼。你最值得做的一件事,就是让最爱你的人们,幸福。
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一发生矛盾,处理方法就是事不过夜,一定要说清楚,一定要分个你对我错。久而久之,分来分去,出现了彼此争理。先生常常争不过妻子,为了早点休息,他只好以妥协而收官。这位女士屡战屡胜,洋洋自得。
后来她发现,先生离她越来越远了,连工厂都搬到了郊区,有时候还会以忙为借口而不回家。
妻子没有办法,直生闷气。后来,在姐妹们的劝导下,这位女士明白了:家,可不是讲理的地方。家是我们每一个人温暖的港湾。在家里要讲情,要讲爱,要讲无条件的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