晃等人紧随其后。剩下那帮人三三两两在一起议论,有的愿意追随,有的又扭扭捏捏,有的则表示拒绝。
这时候卢贲带着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到了,士兵们列好阵型,全部刀剑出鞘。卢贲缓步向前,恶狠狠地说:“诸位,今天要么追随左丞相,要么死,自己选吧!”卢贲一锤定音,百官不敢动弹,再没有一个人表示敢离去,不走就是支持,其中留下来的就有长孙览、于智、崔猷、乐运、长孙晟等人。卢贲很满意,跟着杨坚朝着正阳宫走。
来到宫门口,士兵不让杨坚进去,卢贲上前交涉,士兵依然不后退。“你们这几人有我身后的人多么?还不让开,今天是想死对吧?”卢贲不再客气,瞪大了双眼,他身后的士兵也全部拔出了刀。直到这时候,宫门口的士兵才让出一条路,杨坚一行进入正阳宫。
进入办公地点,第一件事,杨坚让卢贲掌管丞相府的警卫工作,全面接管之前的宿卫部队;其次,任命郑译为丞相府长史,刘昉为丞相府司马,郭荣为相府参军,李德林为书记、仪同大将军;任命庞晃为开府,监察左右官员,窦荣定统率左右宫伯,镇守天台,负责小皇帝宇文阐的安全。
很快,同学元谐、王谊、崔仲方都靠拢过来,元谐在长安任职大将军,王谊在地方任郑州总管。崔仲方是崔猷的儿子,爱读书,有才干,跟随宇文邕东征、跟随王轨讨伐吴明彻有功,官居少内史。
上阵父子兵,打架亲兄弟。杨坚登顶的过程中,他的兄弟儿子们也各有表现。杨坚长子杨勇,现年十四岁,被立为世子,拜为大将军、左司卫,封长宁郡公。至于杨广等其他几个儿子,年纪还太小,暂时没有官职。杨丽华、杨勇、杨广等都是独孤伽罗的孩子,杨坚的“专一”是天下闻名的,因为他老婆独孤伽罗不允许他不专一。
再说杨坚的兄弟。杨坚共有兄弟五人,同胞二弟杨整东征中战死。
同胞三弟杨瓒英俊帅气,是宇文邕的妹夫,而且喜欢结交文人雅士,在宇文邕的时代,他的名气就在杨坚之上,时人昵称他为“杨三郎”,宇文邕东征灭齐的时候,就把留守长安的重任交给了他,正因为他如此优秀,又受宇文家的重用,他对宇文家一直比较忠心,对大哥杨坚就没什么好感。但杨坚一直很欣赏这个弟弟,便派杨勇去请求他入朝共商大事。
杨瓒果断拒绝了。
“三叔,您就入朝和我父亲共事吧,我父亲需要您。”杨勇恳切地说。
杨瓒生气地说:“做随国公恐怕还保不住家人的性命,为什么要去做灭族的事呢?我一定会阻止大哥的!”
杨勇回来后,转告了杨赞的话。杨坚叹气说:“三郎这是担心害怕杨家因为我而灭门呀,我知道他的心意了。”杨瓒不仅是说说而已,还暗中策划想要杀掉杨坚,以此挽救北周。杨坚知道,自己已不能回头了,目前最佳做法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当然包括亲兄弟了。于是,杨坚任命杨赞为大将军、大宗伯,负责修撰礼法和典章,晋封上柱国,授予邵国公的爵位。
杨赞看大哥如此宽容自己,也只好作罢,采取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任凭杨坚去折腾。
四弟杨嵩英年早逝。五弟杨爽,比杨坚小二十二岁,从小就是长嫂独孤伽罗带大的,因此兄弟二人关系特别好,杨坚封他为大将军、秦州总管,出镇一方。
大局已定,杨坚才稍微放松下紧绷的神经,私下对郭荣说:“哈哈,怎样,我跟你说过的话应验了吧?”杨坚指的是自己将要取代北周的话。郭荣笑道:“杨公你是天选之人,我等必将誓死追随。”
正当杨坚悄悄得意的时候,郑译、刘昉二人却郁闷起来。
“我查到了,是李德林捣的鬼!”刘一向气喘吁吁,来找到刘昉、郑译。
“好嘛,原来是李德林!”刘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