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投靠杨坚。
接下来就是索要兵符和玉玺印绶了,而这些东西都是颜之仪在保管。
“颜大人,请问兵符和玺印是否在你那里呢?”杨坚这是明知故问,算是给颜之仪很大的面子。
颜之仪不吃这一套,他只认死理:“这是天子使用的东西,自然有人掌管,随公凭什么索要天子的兵符印玺呢?”
好你个颜之仪,敬酒不吃吃罚酒,给你脸你不要,那就别怪我了!杨坚怒了,叫人把颜之仪拖下去砍了,但立刻被乐运、元岩二人劝阻。二位的立场和颜之仪一样,不支持杨坚,但事不由己,也没有表示明确反对。很快,窦荣定、郭荣、郑译等死党也来劝阻,说颜之仪的声望很大,杀掉这种忠臣有损名声。
杨坚听进去了。消气后,杨坚打发颜之仪去西部边疆做了郡守,眼不见心不烦。
五月二十三日,杨坚公开了宇文赟的死讯,并为他发丧。直到这一刻,天下人才知道宇文赟死了,才知道杨坚已控制了朝政,现在就是选边站队的时候,是支持杨家还是支持宇文家,丧事期间就是一个很好的窗口。
杨坚首先想拉拢的是李德林。英雄所见略同,当年宇文邕灭北齐后,最高兴的事情莫过于得到了李德林,杨坚也不例外。杨坚派杨雄去喊话:“朝廷让我总管文武大事,委任我管理国家,我想和你一起谋划大事,希望公辅兄不要推辞。”
“愿意追随杨公,万死不辞。”李德林当场就答应了。识时务者为俊杰,在政治斗争中,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和道德操守没有直接关系,不过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罢了,李德林从杨坚身上看到了前途和希望。我们不能因此否认颜之仪的高风亮节,大是大非面前总有人选择忠于本心。二人的选择孰优孰劣,是多维度的,还真不好评判。
把杨坚捧上天后,刘昉、郑译二人自以为功劳最大,他们私底下想让杨坚担任大冢宰,郑译担任大司马,刘昉担任小冢宰。杨雄得知后,暗中告诉了杨坚,杨坚面露不悦。这两个小人,没啥别的本事,不过是把我捧出来而已,真以为自己立了多大功劳,要和我共同分享权力?
杨坚找来李德林,揭露了刘、郑二人的想法,虚心请教:“公辅,我应该怎么安排好呢?”
“郑、刘二人华而不实,难当大任。您应该担任大丞相、假黄钺、都督中外诸军事,否则就不能服众。”李德林说。
有了李德林的支持,杨坚就放手去干了。
二十六日,宇文阐颁布诏书大赦天下,并下令让窦炽停止修建洛阳宫,窦炽在洛阳待命;尊称阿史那氏为太皇太后,李娥姿为太帝太后,杨丽华为皇太后,朱满月为帝太后;废陈皇后、元皇后、尉迟皇后出家为尼姑。同时,任命汉王宇文赞为上柱国、右大丞相;任命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秦王宇文贽为上柱国;下令把正阳宫改成杨坚的丞相府,朝中百官都必须率领下属服从左大丞相杨坚的命令。
自然,这一切都是杨坚的意思,宇文阐不过是个橡皮图章而已。宇文赞没啥执政能力,杨坚让他和自己平起平坐不过是为了安慰宇文皇族罢了;宇文贽,宇文赟三弟。
杨坚是通过阴谋上台的,支持他的人都沾亲带故,但更庞大的官僚集团并没有真心归附,所以无论到哪儿他都带着卢贲,害怕自己被刺杀。别的不说,以宇文招为代表的五王,是绝对不会拥护杨坚的;还有尉迟迥这个铁杆的宇文亲信,他是宇文泰的外甥,宇文邕的表兄弟,然而在辅政的名单中居然没有一席之地,他怎么可能满意呢?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日,杨坚打算去正阳宫办公,百官不知道是否要跟随,都在犹豫观望中。
“想要求取富贵的,随我来!”杨坚登高一呼,然后转身就走了,李德林、杨雄、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