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周弘正来了,对宇文邕说明了来意。一听说周弘正是代表陈国和周国建交的,宇文邕倒是很高兴,不如化敌为友,宇文邕转向宇文护:“一切还请晋国公定夺。”宇文护想了想,陈蒨也够意思,刚让自己吃了败仗,又主动找上门议和,算是给足了面子,宇文护开口道:“周陈交好,是顺应两国百姓的民心,我们大周也希望与贵国友好往来;至于贵国要迎回安成王(陈顼)的请求,我们后面可以慢慢谈嘛,不着急。”
宇文护也算是留了一手,也没说不给陈顼,只是说日后再说。周弘正就这样在长安先住了下来,和韦夐、庾信等文人学者来往。
既然南方的陈朝打不过,而且又答应了和平往来,那只能把开强拓土的心思放到东边的北齐身上了。宇文护做了两手准备,一是和突厥联姻,以便联合进攻北齐;二是任用韦孝宽经营边境。
先说和突厥联姻。自从宇文泰和突厥联盟以来,北周基本上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这么好的政策,宇文护这个聪明人也打算延续下去。19岁的宇文邕有喜欢的人,她叫李娥姿,还在前年给宇文邕生了一个儿子宇文赟。李娥姿来自江陵之战的战俘营,当时宇文泰觉得她长得漂亮,就赐给宇文邕做小妾,并不是正妻,毕竟地位还是不够嘛。
既然没有正妻,那宇文护就给皇帝来一个包办婚姻,娶突厥可汗的女儿。谁去出使突厥比较好?宇文护想到了杨荐。杨荐出自官宦世家,少年丧父,为人低调,为官清廉,资历很老了。之前给宇文泰和元修妹妹冯翊公主牵线搭桥的就是杨荐;元修西迁时候,来回洛阳和长安联络的也有杨荐;杨荐还出使过柔然,为魏文帝元宝炬迎娶郁久闾皇后;侯景诈降西魏时,向宇文泰告发的也有杨荐。可以说,杨荐就是一个天生的外交家。
杨荐是能人,但并不一定是听话的人。领导最喜欢的恰好不是能人,而是听话的人,如果听话又有能力那最好。王庆就是那个听话又有能力的人。王庆出自太原王氏,资历也老,很早就跟了宇文护,也是宇文护的心腹之一。经过宇文邕的象征性同意后,宇文护以王庆、杨荐为正副使者,出使突厥。
这一消息很快被北齐驻北周地下办事处间谍获取,并飞速传到北齐高层。
北齐这时候刚发生了皇权更迭,新任皇帝是高演。高演害怕刚继位就遭遇突厥、北周的联合进攻,也派使者到突厥去求婚,并馈赠了厚礼。看到这些金银珠宝,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眼睛都呆了,他低声对弟弟阿史那库头说:“兄弟,齐国这么多宝物,可我们已经答应和周国合作了······”“没事儿,哥,谁对咱好,咱就帮谁。”库头笑了。
阿史那俟斤恍然大悟的样子,走到北齐使者跟前,手下了礼物,拍着胸脯说:“放心吧,只要周国使者一到,本汗就把他们抓了给大齐送过去。”北齐使者满意地走了。
王庆、杨荐一行来后,王庆说明了来意。阿史那俟斤给他们安排了鸿门宴,让库头埋藏了刀斧手,一开始宴会的气氛就比较紧张,这让细心的杨荐察觉到了。杨荐放下酒杯,大声呵斥:“这就是可汗你的待客之道?”
阿史那俟斤被震慑住了:“咋了,杨大使?”
杨荐说:“太祖从前和可汗缔结盟约友好相处,蠕蠕人几千人来长安投降,太祖没有丝毫犹豫就把他们全部交给了可汗,以满足突厥汗国报仇的愿望;为什么今天可汗要背恩弃义,转而向齐国人结盟,就不怕得罪鬼神么?”这番话说到了阿史那俟斤的心中,他久久不能平静,脸上尴尬的神情无处安放。
阿史那俟斤看了看库头,库头点头示意,立刻改换门庭。阿史那俟斤陪笑着说:“您的话很对。我的主意已经决定了,应该和你们一起讨平东面的贼人,然后把女儿送去。”吃完饭,王庆、杨荐就回去了,双方只是达成了口头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