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得到了于谨等贵族的认可。既然都承认宇文觉的世子地位、宇文护的执政地位了,那么,宇文觉再提出一个改朝换代的要求,这不过分吧?这在心理学上也讲得通。对别人提要求,一开始提过分的要求肯定被直接拒绝,但一开始是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那往往被爽快答应,一番得陇望蜀的操作下来,前面都答应了,后面过分的要求也只得答应,以维护自己前后一致的人格。
宇文家做皇帝,其实对六官其他成员没有实质性伤害,他们该有的土地、人口、权力一分不会少,只不过要改口而已。以前叫宇文泰大哥,现在叫宇文觉大王而已。就是一个面子问题,是一个思想转变过程问题,可以接受,那么继续荣华富贵,不能接受,那么必然要流血。
宇文觉封周公后,接下来就是走程序了。卢辩等秘书班子开始制定新朝的礼乐制度,贺兰祥、尉迟纲等外甥去找皇帝元廓“做思想工作”,元廓能咋办?只能听天由命。宇文护为了恶心赵贵和独孤信,居然让赵贵手持节杖、捧着登基的表册,让独孤信负责印绶和玉玺交接。禅位诏书谁来写?王褒、王克自告奋勇,争着要为新朝立功,他们这一行为让庾信、王颁、刘璠等南梁遗老鄙视不已。宇文护把这任务交给了王褒。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颜之推不想卷进政治斗争中,本来想借道北齐回到南方,在路途中,被等候多时的魏收等才子拦下了,高洋任命他为奉朝请,从此,颜之推开始了在北齐的仕途。人各有志,哥哥颜之仪选择了留在长安。
557年正月初一,登基仪式举行。王褒站在元廓身旁宣读诏书:“予闻皇天之命不于常,惟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时其宜也。天厌我魏邦,垂变以告,惟尔罔弗知。予虽不明,敢弗龚天命,格有德哉。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周,庸布告遐迩焉。”
随后,赵贵捧着表册:“咨尔周公,帝王之位弗有常,有德者受命,时乃天道。予式时庸,荒求于唐虞之彝踵。曰我魏德之终旧矣,我邦小大罔弗知,今其可久怫于天道而不归有德欤。时用询谋。佥曰公昭考文公,格勋德于天地,丕济生民。洎公躬,又宣重光。故玄象征见于上,讴讼奔走于下,天之历数,用实在焉。予安敢弗若。是以钦祗圣典,逊位于公。公其享兹大命,保有万国,可不慎欤。”
王、赵的台词说完后,该独孤信了。独孤信从元廓手上接过印绶、玉玺,转交给宇文觉,宇文觉推辞,百官劝进,然后宇文觉收下。
周公宇文觉即天王正位,改国号为“周”,点燃篝火禀告上苍,在朝廷外的大门前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等等,为啥宇文觉不是即皇帝位,而是做天王?一方面,宇文泰遵循的周礼改革中,周代最高统治者周天子就是叫“王”;另一方面,宇文护也是稳扎稳打,直接称帝的话,给其他贵族大佬的压迫感就太大了。反正就是一个称呼而已,天王的权力和皇帝一样。
宇文觉追封父亲文公宇文泰为周文王,庙号太祖,母亲冯翊公主为周文后,大赦天下。宇文觉册封元胡摩为王后,元胡摩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的女儿,二人感情很好。周朝体现五行中的木德,以表示继承西魏的水德,实行古代夏朝的历法,服装的颜色以黑色为上。
宇文觉任命李弼为太师、赵国公,赵贵为太傅、大冢宰、楚国公,独孤信为太保、大宗伯、卫国公,宇文护为大司马、晋国公,侯莫陈崇进爵梁国公,于谨进爵燕国公。李虎被追封唐国公(大唐帝国的称呼来源),具体待遇嘛由李昞继承和享受。
宇文护居然把大冢宰之位给赵贵,不得不佩服这家伙的老谋深算。你赵贵不是跟老子对着干么?好,老子以退为进,先把你捧得高高的,最高职位你来担当,给足你面子,麻痹你的警惕心。
达奚武、豆卢宁、李远、贺兰祥、尉迟迥、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