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破冰船(3 / 4)

学科的观测研究。

而这时也有水友们问起黄河站为什么选址挪威新奥尔松。

陈渊在这里的工作人员热情的招待下,喝了口久违的热水。

负责科考的队长张建说道,“首先,咱们国家是的缔约国,拥有在斯匹次卑尔根群岛开展包括科学考察等活动的条约权利。”

“这是我国在该地区建立科学考察站的法律依据。”

“挪威政府制定政策将新奥尔松作为一个绿色科考站来开发,使当地拥有不受污染与干扰的原生自然环境和便捷的交通、通信条件,提供完善、专业的后勤保障,便于广泛的国际合作,这些都为我国在此建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方便我带观众们看一下这里吗?”陈渊询问起了张建,他想道处拍摄一下,但也要提前征求对方的同意才是。

张建很热情道,“当然,随便看。”

陈渊点了点头,拿起直播设备四处记录了起来。

黄河站是一座二层小楼,包括实验室、办公室、阅览休息室、宿舍、储藏室等。在小楼的顶部有五个小阁楼。

是北极科学考察中重要的设施――极光光学观测平台。

每年春天到秋天,不同学科的科考队员根据任务需要轮流上站开展考察;当极夜来临,黄河站上会有1至2名极光观测队员上站考察。

其他时间,站上没有考察队员,但有设备自动观测。

水友们问出了最好奇的问题。

“这个吧,其实黄河站是一座综合科考站,开展的主要科考项目包括高空大气物理观测、气象观测站建立、gps卫星跟踪站建立、地球生态环境演变考察、近岸海洋环境监测、冰川长期监测的可行性调查和大气化学采样等。”

“建站的最大难题在于,华夏作为后来者,如何建立和拥有自己特色的研究项目,而不是重复其他北极考察站的项目,对北极研究做出华夏独特的贡献。”张建走了过来说道。

“当时我们已经建了南极中山站。中山站和黄河站的磁纬都在75度左右,基本上处在地球同一根磁力线的南北两端。”

“因此,华夏科学家能在南、北两极对极光进行共轭研究。”

听张建的解释水友们也大概明白了黄河站将日地相互作用作为主要研究内容,找到了自己特色。

在接近一个小时的观察下,陈渊喝水友们都发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那边是黄河站以及周边科考站,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

就是不能锁门,且门全部是朝外开的。

“当地有北极熊出没,这些是防熊的措施。一旦熊来,任何人随时都能迅速跑进楼里避难,北极熊只会推门,不会拉门,所以门要朝外开。”张建和陈渊解释道。

“当然了。”张建不假思索道。

水友们见陈渊操作无人机似乎发现了什么。

“你们看那里。”

顺着陈渊手指的方向看去,一头无助的北极熊站在小冰山上,uu看书看起来很憔悴。

在过去的20年里,北极已经失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冬季海冰,而且目前持续以每10年约13%的速度融化。

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遏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到本世纪末,除了少数北极熊种群外,其他所有北极熊种群都将消失。

“你们知道北极熊最需要的是什么吗?”陈渊忽然说道。

水友们自然不清楚。

“众所周知,北极熊是优秀的游泳者,但它们最喜欢的栖息地是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覆盖北极海域的冰层之上。简单来说,海冰是北极熊的一个狩猎、生活、繁殖的平台。”

“而北极熊的生存取决于脂肪。它们需要身体脂肪在寒冷的北极地区保持温暖,它们还需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