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少年英雄(5K)(2 / 4)

国相的同时,发兵救援。

当然,前一个基本也就是说说罢了,毕竟没人是傻子,王政都主动攻打北海了,自然不会因为献帝的一句诏命就善罢甘休,重点还是后面两条。

其实对于对外求援这一条,主攻派也是赞成的,毕竟单靠北海一郡之力,想要敌过坐拥一州的王政委实不太可能,可在是否前去昌安这点上,两边却是完全的意见相悖。

在主攻派看来,昌安如今都快成孤城一座了,咱们去岂非主动送死,这等事情是万万不干的,自然是要在后方组织力量反攻更为合适。

而在主守派看来,若是坐视武安国被徐州军消灭,那北海剩下的力量更不是徐州的对手,武安国必须要救,若要防守,若要反攻,也必须要保住昌安!

按黄忠所知,直到他返回徐州时,潜伏在北海军的内应回报,这两派依旧针锋相对,相持不下,可以预想,在徐州军队万众一心,快速推进的形势之下,他们彼此的争吵,除了只能造成内部的分裂,更进一步地弱化其仅存实力之外,别无一点用处。

徐方的简报中,还专门提到了以张崇岳为首的渤海海盗,结合早先糜芳和陈皎发来的密报,这一股势力目前的情形是这样的。

在徐方攻克平寿之前,管承与张崇岳即率大队南下,加入了与东来水军主力的战斗之中,不得不说,这些人在水战上的确有一套,战斗力也确实胜过如今刚组建不久的徐州水军。

尤其是在消灭布其那一路东来水军中,正是张崇岳在管承和东来郡争斗的关键时刻率军加入,才在顷刻间覆灭了敌人,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而结合陈皎和糜芳不同渠道得来的消息,王政更发现了一个关键点。

目前张崇岳的军队中,水军自然是以渤海群盗为主,可在登陆东来后对沿途郡县的攻克中,张崇岳的部下所展现出的步卒战斗力颇为惊人不说,在兵器和装备上也实在太过充裕了,远非一般盗匪可比。

结合之前郭嘉的推测,王政有理由怀疑,这可能是辽东或者幽州的势力参与了进来!

另外,管承这边亦来了一封密信,不过一句话罢了。

“张崇岳日渐骄恣,颇有不法之举,州牧当提前做好应对。”

王政看后冷笑一声,这哪是让他提前做好应对啊...这分明是提醒他不要忘记和管承之前的盟约。

嘿...也不知日渐骄恣的到底是谁。

不过目前来看,自家自然还是要支持管承的,只不过这厮也要敲打一番,至于张崇岳那边,暂且还没到动的时候,过河拆桥也不能这么早啊,北海这边事还没完呢。

沉吟半晌后,王政稍微调整了一下原定的部署。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首先,他自然是命令于禁这边务必要看牢武安国这一路的势力,哪怕不能破城,也绝不可放走此人!

毕竟这也是个让他隐隐泛起耳熟的名字,不可大意放虎归山!

其次,臧霸部应加快进攻速度,迅速在攻陷东来后,再和徐方合力打通东来到平寿的道路,随后即可转向西面,配合于禁三军合力把武安国部完全包围,争取全歼!

孔融都杀了,这个武安国也不必留了!

反正又不是太史慈。

同时,徐方部必须将京畿地区牢牢地控制在手中,如果有北海军来犯,只许守,不许攻。等臧霸和于禁部歼灭了其他北海军后,可以再度南下,围城打援。

只要把北海的军队主力悉数消灭,剩下的什么世家,各地官员,在王政看来都是跳梁小丑,指日可定。

总的来说,目前北海这边徐州军完全占据了上风,形势可谓一片大好。

此时王政已想的更远了。

拿下北海后,接下来自然是在临近齐郡的那面再次设立一道军翼防线,防范袁谭贼心不死,再次意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