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两年后权臣董卓身死,李傕赶走了吕布,入主长安,挟持献帝时,袁绍的态度又变了。
他先是接受赵岐的劝和,更答应近期便会迎接献帝。
也就是说,在李傕掌控汉献帝之时,赵岐带着长安朝廷的诏书转达给袁绍,曾得到会明确的回复,此时的袁术和关东的政治矛盾已经和解,也态度大变承认了献帝的天子身份。
当然,后面袁绍又听从了手下谋士的建议,又反口决定暂不迎接献帝,彼时李、郭二贼内讧,导致长安大乱,献帝不得不提前启程东归洛阳,就此被曹操抢了先机,奉迎天子。
这时的曹阿瞒,还是袁绍的盟友兼跟班小弟。
最起码,袁绍的心里是这么认为,也这么相信的。
所以,他再次态度大变,在原本历史上的建安元年,袁本初主动上书献帝,言辞大表忠心。
所以说白了,曹操认献帝为汉室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只是因为自家的利益考量和战略规划需要如此。献帝这个因董卓专权而产生的天子身份在理法上,的确存在漏洞,最起码袁家早已总结出来了,王政都不需要再去辛苦寻找,直接照搬便是。
若想不认,便可不认!
而目前来看,献帝的这个天子身份他不仅不能承认,甚至还要学之前的袁绍一样质疑、质疑、再质疑!
至于于禁所言的以天机营来争名,王政更是立刻想明白了。
无非是在言论上大作文章,或是口述或是笔撰,将汉献帝的身份疑点,法理漏洞大书特书!大肆宣扬!
只是这样或许能让老百姓们觉得“献帝为伪帝也”,士族文人这里,却未必行得通吧?
将自己的顾虑说出来后,于禁亦是眉头一皱,沉思起来,而此时的祢衡却是嘴角一扬,笑着接口:“这事容易。”
他素来不甘落于人后,在刚才几人说话的空儿,已经先想到了此点,找到了对策。
“主公,咱们说的话,士族文人未必会信,可若是出自汝南袁氏之口呢?”
那自然不一样了!
王政明白了祢衡意思,想了想又问道:“便是能在天子身份上做些文章,无论袁家发声,还是咱们散布谣言,都需要时日酝酿,短日内恐怕见不了成效,而士族西顾的形势,要是这般下去,很容易越演越烈,却该如何是好?”
“若要仓促间扭转劣势。”祢衡点了点对面的陈瑀,笑道:“唯三公有此能也!”
徐方第一个反应过来,当即拍桉叫绝:“正是如此!”
“将军治下,目前唯彭城不见此事,便是因子布先生德高望重,镇之以静,士族文人便少有因天子虚名而西行矣。”
这下众人都听明白了,祢衡的意思便是让琅琊颜氏、王氏和下邳陈氏,几个徐州本地的顶级世家带头登高一呼。来扭转局势。
陈瑀则是面露犹豫,在王政这里当官不算什么,可若是这样形势却等于是整个家族都要彻底站队到王政一边,却是截然不同了。
尤其是这样...
还等于是和如今天子在手的曹操公然唱反调啊。
“刺史。”犹豫了好一会,陈瑀望向王政,期期艾艾地道:“老夫年老德薄,怕是徒劳无用,反会弄巧成拙...”
怎么找借口时的措辞都这么一致,没点新意啊?
王政只当没听见,看都懒看陈瑀一眼,便直接拍板决定:“此计不错!”
“就这么定了!”
“将军,”徐方又拱手道:“方才于少校和祢先生的计策一条治本,一条治标,可谓面面俱到,算无遗策,末将甚为钦佩,所谓见贤思齐,愚者千虑之下,亦有一得,却也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