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屁股决定脑袋(2 / 4)

被骷髅王撵的抱头鼠窜的废物抱有期待!

一旁的于禁却是不以为然,直接便道:“陈公所言实乃书生清谈!如果用话语,讲道理就可以劝导别人归附将军的话,那凭祢先生一张利嘴,便可为将军赢下半壁江山了!还用等到今日么?”

这话反驳了陈瑀不说,还顺便暗搓搓地讽刺了下祢衡,报了之前的一箭之仇,于禁见好就收,对着王政拱了拱手:“末将昨日回家后,亦苦思冥想,倒是琢磨出一个想法。”

哦?王政精神一振:“文则快快道来。”

对陈瑀的话,他也是不赞同的,也就第一句问题不大,毕竟封建时代的天朝,王朝更替属于自然规律,正常现象。

可后面的就全不对了。

首先,大汉便不是一般的封建王朝可比。

单从王政所知道的历史来看,其深入人心的程度,远远超乎陈瑀所言。

单从曹操后面至死都为汉臣便可见一斑。

这其中到底有多少是因为道德原因,还是因为时机未到,谁也说不清楚。

而眼下的天下大势,汉廷虽露倾颓之势,却也远远没到所谓“名存实亡”的地步。

而且原本历史上曹操能吃了多年的红利,可见便是只有一个“名存”,正统所带来的影响力也实在不可低估。

所以后面的那些话,内部讨论时说说倒也无妨,权当坚定大家造反的信心便是。

可要是对外宣之于众,不仅说服力实在勉强,还容易再次被扣上妖言惑众,目无君父的罪名。

“适才祢先生所言名利,颇有道理。”于禁道:“末将想起将军当日在开阳所成立的天机营,或许便可凭此器以争名。”

天机营?

靠那些在茶馆、青楼,酒肆的俳优?

王政侧目问道:“如何争之?从何争起?”

“将军,曹操所得名势,皆因天子在许昌耳。”于禁沉声道:“若天子不在呢?”

王政闻言,剑眉微微扬起,若有所思。

“于禁你的意思是咱们去把天子抢过来?”一旁的吴胜插嘴道:‘倒也是个法子,就是难度不小啊。”

“非也非也。”于禁连连摇头,刚要说话,一直沉默的徐方突然道:“文则兄所言,莫不是从天子的身份上做文章?”

一言惊醒梦中人,于禁颔首之时,王政亦是恍然大悟。

刘协的天子身份有问题吗?

当然有!

最大的问题,便是他这个天子是董卓立的,要知道汉灵帝钦定的继承人可是少帝刘辩,而不是他刘协。

这法子不错!

“文则真乃国士也。”王政心念急转,面色登时振奋起来:“一言以蔽,本将茅塞顿开!”

事实上,对于汉献帝的天子身份,各路诸侯的态度本就是随着政治立场转换而一变再变的。

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袁绍。

董卓为了掌控东汉实权,改立刘协为帝时,袁绍当时就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并以强硬且略带威胁的语气警告董卓:

“若公违礼任情,废嫡立庶,恐众议未安”。

其后董卓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后,袁绍依旧不承认刘协帝位的合法性,甚至意图拥立宗室刘虞为帝。甚至在和袁术的书信中,袁绍甚至有过“今西有幼君,无血脉之属,安可复信?”之言。

这话就很诛心了。

这是直接说刘协并非汉灵帝之子了,连是否皇帝血脉都有问题了。

汉灵帝泉下有知,要是知道自己的臣子为了利益都要强行给他戴上一顶帽子,不知作何感想。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