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修拱手道“不敢当掌院学士之言,下官也不是潜心做学问的人,而是想匡扶济世,只是以下官一人之力,事却不可为。下官说此事功之言,便是望诸位前辈切不可因居于玉堂之中,就轻视事功,轻视浊流。诸位想必也看过我那万言廷策,国朝这么多年的积弊,又岂是经术和仁义道德可以解决的?还需大批真正能放下身子去务实济世的同仁一同努力方可,故而在下才说此功利之言。诸位或许不认同在下之言,可在下坚持认为,君子并非不能言利,君子之利,非仅仅只是个人,更在于家国,这乃是大义啊!”
众人脸上都露出莫名的神色。长期以来,儒家一直主张义命分立,崇义绌利,义利不两立。孔子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将义利二者,二元化了。而内圣外王、事功仁德也是如此,常将其分割开来看待,这才慢慢变得只内圣而不外王,只仁德而不事功,尤其是以清流官自诩的翰林、科道、御史。
而张敬修说,事功就是大仁德啊,只要利人利己的事功,功成可利万民,那么这就是事功者的大仁德啊,这难道不比只在嘴上谈仁义道德要强的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