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888现金红包 关注vx公众号书友大本营,看热门神作,抽888现金红包!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打禅七打的就是一颗世俗的思维心,思维即不中用,思维即旋复,旋复即落入单一的徼态,思虑即不可得,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所以去掉第七识的影响,世俗思维心就变成了正思维,邪念就变成了正念,现象就变成了实象,世俗心就变成了真心实意。
真心实意就是先前所说的叠加态,是妙不可言,不可思议,超言绝象,无法用语言文字准确定义的一种殊胜状态,或者说至高境界。
同时,也可以说这种叠加态就是老子的“道”。
所以《道德经》才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所以《道德经》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所以《道德经》又勉强描绘那种叠加态的相状为“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儒教经典《中庸》也说“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故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所以《道德经》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其中不偏不倚的“中正”或者“中和”之道,所反映的正是物理学意义上的,万事万物,以及所有生命都处在生和死,有和无的叠加状态。
因此,按照老子的玄同思想,妙徼二态是玄同态,不会各自分离,而是纠缠妙合在一起。老子在玄同大定中观察到真相的玄妙,就是妙徼的即时转变。而世人凡夫以俗心观察之时,就会像量子力学所说的叠加态坍缩成了单一的现象态。
此外,咕咚你最后说的有欲与无欲,常有和常无也不够圆润,相当于我们禅宗中的渐修法门,仍然有二元对立的痕迹,同时也落下许多言诠,还又执空执有倾向,与中道之义不太契合。
当然了,言诠也是不能绝对避免的,只不过要多用禅宗顿悟法门中的破法,对治法。不立文字也不离文字,从空出假,以假修真,以幻修幻,单刀直入,直指人心,当下即了,当体即空,当量无量,见性成佛。
更要始终记得有和无的真空妙有,非一非二的体用关系,知道吗?”
……
咕咚歪头想了好一会,才低声应道“哦,知道了~”
“咯咯,咯咯咯……”翎儿见哥哥吃瘪,立马拍桌子大笑。
“没事,主人刚才说的也只是理论,望见山跑死马,实际上主人的修为远没有达到所说的境地,以后咱主仆三人多以这种方式交流。”
张昊自谦一句,看着仍然在吃吃发笑的翎儿,又说“对了翎儿,你们搜集到的资料中有没有《成唯识论》?”
翎儿这才止住笑,回答“当然有啦,这么重要的经典哪能不收录,而且还有《宗镜录》呢,里面有些关于《成唯识论》中的名词义理分析。只不过因为你们古代语言范式太过精简,弄得我们文化研究员头发都掉不少呢!”
“哈哈,《成唯识论》本来是唐僧从印度取回来的,然后又用古代的语言翻译,然后又到现代人这里,就更加难懂了。另外里面的概念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