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上快速的抄写经文。待那明恩取来笔墨纸砚之时,见此一幕,先是一惊,随后便会心一笑,将笔墨纸砚摆在明觉身旁,不忍打扰,明觉亦沉浸其中,不亦乐乎。
沈墨鱼不禁调侃道“明觉平日里深沉似水,波澜不惊,今日为这经书竟能痴狂如此。”裴镜年则是笑道“人各有志,各有所爱,或许这边是他最大的欢喜了罢。”
眼看天色渐暗,明恩便上前对沈墨鱼,白星泪与裴镜年行礼说道“且留明觉师兄在此,自有人照料他,请三位与小僧先行一步,面见家师。”众人虽有些放心不下明觉,但也只好移步,自出了那小碑林,走过一段石阶,两旁回廊厅房无数,却无一人踪迹,极为寂寥冷清。漫天云霞,飘荡万里,无有归期,只有飞鸟掠过,留下一两嘤咛,悦耳清心。清风徐来,不见喧嚣。
“不想此地虽离官道不远,却如桃花源一般,与世隔绝,如此清净。”裴镜年感叹道。明恩领着三人走上阶梯,脚步不停,回头笑道“裴姑娘岂不知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此地虽离官道不远,但却极少有人问津。他们不知在这南陵山山,还有如此一座古刹,刹中藏着这许多千金不换的万世瑰宝。有缘者自会上山,无缘者见面不语。一念之差,截然不同。”
白星泪又问道“小师父。我有一问,不知当不当说。”明恩微笑着回答道“白姑娘但说无妨。”白星泪遂发问道“自进门起,虽未见家师,但也不见多少弟子?空智禅师雅量高志,目光深远,本当注重传承,为何只见你一人?”
“白姑娘误会了。”明恩转身回答道,“方才为诸位开门的儒生明渊与道士明空,也是家师的弟子。家师一生只收了我三人为徒,正所谓在精不在多,我三人若是能将家师之志传扬后世,便已心满意足。”白星泪吃惊的说道“可你们不是佛门中人么?为何还要收道家与儒家的弟子,岂不是不伦不类?”
明恩闻听此言,不喜不怒,面沉似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客气的行礼回答道“阿弥陀佛,白姑娘,殊不知生有涯,而知也无涯。家师有言,心有涯,而道,无涯也。门派之别,比起大道,不过蜉蝣之于大鹏,道无量,心自无量,儒释道又有何区别?”
白星泪似懂非懂,点了点头,忽见一道金光从天而降,四人急忙抬头望去,却见那位于石阶末端的一座小屋顶上的鎏金珠顶大放光芒,流光溢彩,光华夺目,若天降神迹,令人惊叹折服。沈墨鱼三人忙问何故,明恩遂解释道“三位莫要惊慌,此乃常态。此处名曰通天台,有石阶九十八级,台上有筑,极为狭小,有门无窗,此乃家师修行闭关之所在。名叫停云阁。停云阁之顶有一颗鎏金圣珠,每当日夜交替之时,霞光照耀,便大放光芒,降下辉光流彩,散落石阶,有如天降神迹。”
众人恍然大悟,虽已明真相,但也为此异象赞叹不已。
待来到停云阁前,裴镜年又问道“佛门中素来有九九归一之说,此乃正果圆满之兆,为何这石阶仅有九十八级?道门儒家也无相关解释,为何如此?莫非无意为之?”明恩摇头笑道“非也,确是建造之时刻意为之。虽说九九归一,正统圆满。但世界万物,几人能得正果,几事得以圆满?经文尚有不足,乾坤更有缺失,天地不满,何况人哉?”
裴镜年深深为其见地折服,虔心一拜。
三人立于阁前,明恩独自上前,于门前大礼参拜,三人于其后也各自行礼。明恩对门内者说道“师父,有缘者已带到。请师父吩咐。”三人垂头作揖,缄口不言,默默咽了口口水,心里各有所想。白星泪微微抬起眉眼,瞥了一眼那紧闭的小门,心里想道“这小和尚明恩见识匪浅,道行颇深,看来空智也并非无能之辈,或真有大智慧也未尝可知。也罢,且看看他有甚么把戏。”
刚想到此处,还在愣神,却闻听那停云阁中传出一个低沉浑厚的声音说道“阶下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