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意识地降低了声音,似乎生怕一个不小心,让诸葛瑾又陷昏睡当中。
诸葛瑾并没有立刻完全清醒过来,但见他干瘪的嘴唇动了动,喉咙深处发出了模糊不清的“嗬嗬”声。
好一会,这才响起了一个微弱的声音:
“三郎?是三郎吗?三郎来了吗?”
“大人,是我,我来了!”
诸葛融抓住诸葛瑾干枯的手,连声说道,“大人,你怎么样?”
诸葛瑾有些吃力地偏了偏头,想要看清幼子模样。
诸葛融见此,连忙站起来,恭着身子,好让大人能方便看到自己。
诸葛瑾双灰暗而浑浊的眼睛转动了一下,好一会才开口问道:
“合肥那边,战事如何了?你可曾见到元逊?”
诸葛融没有想到诸葛瑾一开口就是问这个话,他愣了一下,然后又连忙回答道:
“回大人,孩儿从建业过来时,听闻大都督(即全琮)与兄长(即诸葛恪)皆已领军向东与陛下在巢湖汇合。”
“陛下仍在巢湖,没有退兵吗?”
“还没有退兵,听说正与贼人在巢湖对峙。”
“没有退兵就好……咳咳咳……”
诸葛瑾突然咳嗽起来。
“大人!”
“唉!”诸葛瑾缓过气来,一声长叹,“吾怕是再不能追随陛下左右矣!”
诸葛融闻言,不禁悲从中来,再也忍不住地落泪,带着哭腔说道:
“大人,你莫要如此说,你安心养病,一定会好起来的!”
“寿元已尽,岂能强求?吾枕下有一封书信,后事如何安排,里头已详细记之,你到时候按书信行事就是。”
诸葛瑾倒是看得开,他看向幼子,又说道:
“吾死后,只须素棺敛以时服即可,事从省约,不可厚葬,切记切记!”
诸葛瑾才能不如其弟诸葛亮,但向来注重德行。
而其长子诸葛恪又醉心于功名,年纪轻轻就已经封侯。
次子诸葛乔过继给了诸葛亮,才虽不及诸葛恪,但性业过之。
父子皆是质素,平日里不重享乐,身无采饰。
唯有三子诸葛融,同时也是诸葛瑾最小的儿子,非但与其父大不相同,就是与其兄亦无相类之处。
性好奢华,喜锦衣绣服。
学文博而不精,习武又吃不了苦,喜欢与宾客投壶弓弹为乐。
可谓是上不上下不下。
不过身为富贵人家的幼子,受父兄之庇护,衣食无忧,兼之早早就注定了要继承诸葛瑾的爵位。
(诸葛恪已经封侯)
诸葛融作为一个标准的官二代,不用奋斗,就可以富贵一生。
混吃混喝地过日子,倒也符合人之常情。
不过在诸葛瑾看来,幼子虽然在三个孩子中是最不起眼的,但胜在性情宽厚,孝顺听话。
元逊(即诸葛恪)确实是才能出众,且深得陛下信重,但过于锋芒毕露,且性情刚愎自用。
日后怕是要为家族引来祸端。
正是因为知道两个儿子的习性,所以诸葛瑾这才特意在榻前吩咐幼子要薄葬自己,低调一些,也好给他们多留些遗泽。
他给诸葛融交代完毕后,又呼唤道:
“子山可在?”
诸将中地位最高的步骘闻言,连忙走上前,轻声道:
“大将军,我在这里。”
也不知是不是说了一些话,终于缓过气来,诸葛瑾的精神似乎恢复了。
原本有些浑浊的目光,此时竟是变得发亮。
同时脸上还多了一些红润。
说话也变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