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同道(1 / 3)

三国之最风流 赵子曰 3040 字 2020-07-30

“阳翟来的朋友”

荀贞与荀彧见面不多,对他的朋友并不了解,但想来能与荀彧交上朋友的总非寻常之士,再加上这是荀彧头次邀请他,当然没有拒绝的道理,当即欢喜应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文若乃我族中英才,你的的朋友定然也是出类拔萃之人,既然他想见我,断无不见之理全文阅读。,请前边带路罢。”走了两步,又有点奇怪,问道,“不知尊友是谁为何想要见我”

荀彧温文尔雅,微笑说道“四兄见了就知道了。”顿了顿,略微放慢脚步,回过头,又道,“四兄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不知以四兄的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荀贞莫名其妙,呆了一呆,说道,“文若为何突出此言这是论语开篇的第一句话,咱们幼年读书时,不都已经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么”

荀彧解释道“是这样的。,刚才四兄未来前,我正与我的那个朋友辩论此句之意。”

“。”

荀贞越发不懂他的意思了,笑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话之意,蒙童亦知,有何值得辩论的地方呢”

“四兄以为此话何意”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么”荀贞答完,反问道,“难道不是这个意思么文若以为此话该当何解”

“我也是这样理解的。”

荀彧也是这样理解的,但他却与“他阳翟来的那个朋友”辩论此句的意思,也就是说,“他阳翟来的那个朋友”不是这样理解的。荀贞颇有兴趣地问道“然则如此说,就是你的朋友不这样理解了,他认为该作何解”

“他认为应该与前一句和后一句联系在一起理解。”

“怎么说”

“前句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后句为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三句联在一起,意思就是我的学说,要是被时人采用了,那就太高兴了。退一步说,如果没有被时人采用,可是有很多朋友赞同,纷纷到我这里来讨论问题,我也感到快乐。再退一步说,即使没有被时人采用,朋友们也不理解我,我也不怨恨,这样做,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么

荀贞从前世到现在,从求学读书至今,从没听过这种解释,他楞了会儿,说道“学而时习之,将学理解成学说,将时理解成时代,将习理解成采用。,似也有道理,能自圆其说,成一解释。”

他琢磨了片刻,又说道“如此一来,这三句就不是分裂的,而是连贯一气的了。,并且这三句话是论语开篇之第一段,按此理解,竟是在点名论语一书的主旨了,我的学说如被时人接受,我将很高兴;如不被时人接受,我也不怨恨,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夫子也正是这样的人啊”

他一门心思思忖,在进了后院的时候,没有注意到院中的树木,险些被枝杈将“冠”勾掉,惊醒回来,扶正了冠帽,拉住荀彧的衣袖,又问了一遍“文若,你这个朋友是谁”

这个“新的解释”令人耳目一新,绝非死读书的人能够想到的,非得思维与众不同者,也就是“不走寻常路”的人,或者就是说只有“奇才”才有可能想出来。重点已不是这三句话的本意到底是什么,而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而是“到底是谁竟能想出这层意思”

荀彧笑道“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先前出门来拜见家君时,四兄忘带帻巾;今闻鄙友言论,又拽我衣袖。四兄,你我见面虽不多,但我久知你是一个稳重少语的人,今日为何接连失态”不动声色地将衣袖从荀贞的手中抽出。

荀贞也发现了自己的失态,不过他并没有不好意思,而是哈哈一笑,说道“忘带帻巾,是因为敬重;拽你衣袖,是因为心急。”

“为何而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两人相对而笑。荀贞第三次问道“请问尊友何人”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