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唱尽新词不见欢(1 / 4)

宋就“即兴”念了一首《静夜思》,长公主倒认真听了,随即吩咐丫鬟拿了纸笔过来,研磨蘸笔记了下来。清秀的小楷,恰如其人,素雅清逸。

“这应该是蒙童水准的诗吧?虽然写的极好!”长公主投了视线过来,示意你接着念。

宋就见对方提笔的姿势没有换,呶了呶嘴,“此为李白所作《静夜思》”

长公主便提笔写下,一并说到:“你刚才不是说是一个姓唐的写的诗和一个姓宋的写的词?”

宋就笑道:“说不定都是姓唐的跟姓宋的弟子们作的诗词!”

长公主哦了一声,自然不认可这种说法,倒也没有深究。

宋就见躲不过去,八成还得背上二三首,于是提议道:“今儿我们讲明月为题的诗词!”

“明月?”长公主反问了一句。

宋就颔首:“月为相思嘛!”

“不都说风月无边?”

“只是个别!而且不是差了个风字的嘛!”

“……那你讲吧!”

宋就招呼丫鬟给自己搬了把椅子,挨着门坐了下来。长公主再吩咐下去要了一壶茶。一番小心思后,倒只是差了点上檀香。

“……那就背一首《明月几时有》”

……

如是我念你写,过了一个多时辰,挖空了宋就脑子里所有关于明月的诗。长公主每每落笔,倒是比宋就还要深陷诗词之中,更能体会到宋就所不能体会的那些诗词意境,这大抵就是佳人总是爱才子的根由。

宋就不是才子,做不到为了博佳人欢笑而绞尽脑汁,作诗写词。

“江人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长公主默默念了几句,不是蹙眉深思。

宋就见状缓缓起身,说到:“今儿就到这里吧,嗓子都快冒烟了。”

长公主沉浸诗词之中,抬手一挥,宋就并被丫鬟请了出来。

偶得十数首或哀婉凄怨,或豪迈清逸之诗词,长公主终于放下了早已烂熟于心的佛经古卷,念叨几遍,并也记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几句。当然之中也有“杨柳岸,晓风残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几句在心头特别萦绕不去。

或许尚不能切实感会当中情绪,却不耽搁以此“观照”自己,多少心绪并难以言表了。

好在不管何种情绪,到底是对人间留念,倒是做到了刘攸行前交代。

宋就回了自己那处小院,实在不晓得自己该做些什么,于是提着屋里的茶壶,自去角落的石缸里取水浇花……

——

小楼里,长公主渐回过味来,觉着喉咙有些干涩,于是吩咐下去熬了一碗莲子银耳汤。

这可让照顾她的丫鬟们惊喜得“手舞足蹈”“不知所措”,一个个欢呼雀跃,一碗小小的“银耳汤”搞得比皇帝的群臣宴还要慎重……

总算不再是白粥咸菜了。

丫鬟们都松了一口气,这下不用担心自己会莫名其妙就做了府里某处小花园的肥料。

至于长公主吃这碗银耳汤的时候,门外所有的丫鬟都围了过来,一个个瞪大眼睛,直到长公主吃下小半碗后,这才敢眨眼。

长公主往那边看了一眼,没有说话,安心吃完后,叫了丫鬟找了针线。都以为她要做女红,因此一副全新的鸳鸯刺绣图也一并送到了她跟前。

长公主苦笑不得,换在平常八成不会说什么就接过来刺上一阵,眼下心思不再,打趣道:“你们见过用这种针线装订的书啊?”

丫鬟反应过来,立时道:“奴婢这就去换。”

“等等……”长公主叫住丫鬟,再又补充道,“浆糊,剪刀也找一些来。”

丫鬟似乎也难得有事做,恭声退下,招呼着小楼里的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