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挖渠(3 / 4)

这天下午,身为幕僚的章文轩老先生来向宁志远汇报了一件怪事。

这件事跟设在边关附近的临时边贸市场有关。

当初池非向岳父宁志远提出跟胡人进行边贸的建议后,宁志远并没有马上同意,因为当时也没什么可交易的东西。

直到池非在九江试验的制盐法成功后,宁志远这才决定在边关附近建立这临时边贸市场。

想用九江制出来的白盐来跟胡人换牛羊等牲口,以缓解西北军粮的短缺。

后来白盐在赵耀光等人的努力下,成功推销给那些江南盐商后,池非又以卖盐的钱在当地买了大批布匹、茶叶、调料、小工艺品等生活用品增加到交易的清单里。

除了盐布茶这些生活用品外,胡人其实更想要的是汉人造的铁器。

但西北当局对铁器管控极严,是绝对不会卖给胡人的。

因为胡人既不会挖矿,也不会炼铁,不少胡人骑兵所用的弓箭箭头是用兽骨磨制出来的,很多牧民家里甚至连铁锅都没有,可见胡人是多么的缺铁。

如果把铁器卖给胡人,就相当于帮助他们制造武器来对付自己。

因此西北历年都是严禁任何人向胡人出售铁器的,一旦发现将会处以极刑。

汉人的铁器就相当于胡人的战马,两者都是重要的战争物资。因此这两样东西谁也不会轻易卖给对方的。

虽然买不到铁器,但这临时边贸市场建立后,还是极受胡人的欢迎,很快就在各部族当中传开,渐渐地开始有越来越多胡人来到这里跟西北军进行交易。

通过这个边贸市场,西北军换到了不少牛羊,缓解了部分军粮的缺口。

章文轩老先生所提到的怪事就发生在边贸市场里。

他发现,最近这个把月来,有越来越多胡人牧民赶着数量众多的牛羊来跟西北军交易。而且全都一副急于出手的样子。

交易的物品除了以往的盐、布、茶外,很多牧民还要求兑换金银等硬通货,这就显得更不寻常了。

也不是说胡人对金银这类硬通货完全不感兴趣,但这类物品往往需要通过额外的交易手段才能换取其他想要的物品。

而塞外可以交易的市场极其有限,普通胡人牧民通常不想特意跑那么远的地方去换东西这么麻烦,因此他们都习惯了以物换物。直接用牛羊、毛皮、草药等特产来跟西北军换盐、布、茶等生活用品。

如今不仅有这么多胡人急于卖掉他们手上的牛羊,而且还有这么多人想换成金银等硬通货,这确实非常的可疑。

听完章文轩的汇报后,宁志远也觉得事有蹊跷,于是问道“老章,这件事你怎么看?”

章文轩捋了一下胡子说“明明就快入冬,正是粮食紧张的时候。

这时候胡人不仅不加紧屯粮,反而大量出售他们赖以为生的牲口。

属下想了颇久,觉得胡人这样做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有胡人准备离开这里。”

“你说胡人准备离开?这怎么可能?”听到这个结论,宁志远十分惊讶。

胡人在北方塞外盘据了几百年之久,这里就是他们的根,怎么可能说走就走?

章文轩回答道“或许属下说得有些偏颇,但属下认为至少有部分胡人是准备迁移的。

据属下所知,胡人当中分为多个部族,并非像汉人一样同文同种。

老夫猜测应该是有几个部族准备离开塞外,而且此行路途遥远。如果带着牲口一起上路的话会极其不便,因此才会有大量胡人要抛售手上的牲口。”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还说得过去,但这些胡人究竟想去……”说到这里,宁志远突然定住了,然后脸色大变地看向章文轩。

章文轩知道他已经想明白了,表情凝重地说“是的,主公,老夫猜测这些胡人正准备从西南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