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欢欢喜喜地走开后,彭大强忍不住感叹道:“东家真是菩萨心肠,不仅救了这么多孩子,还给他们安排了后路。”
池非笑了笑说:“这里包括我在内,所有人都是流民出身,大家能活到今天都不容易。
如果实在有心无力也就罢了,既然有余力,能帮的话总该帮一下。
或许哪天我落难的时候,也会有人来帮我也说不定。”
“东家人这么好,一定能万事无忧,长命百岁。”
“百岁太长,活到差不多就够了。不说这些了,我们趁热吃吧。”
“是,东家。”
…………………………
“文学报、文学报,最新一期文学报,大家快来买啊。”
“文学报复刊,文学报复刊,最新一期文学报,文学报。”
某天早上,京城各条大街上不断响起类似的叫卖声。
只是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叫买的并不是原先那些孩子,而是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的成年人。
虽然叫卖的人变了,但许多识字的路人一听到他们的叫卖声,立刻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然后纷纷走过去买了一份他们手中的报纸。
许多人打开一看,果然真是久违不见的文学报,这让许多老读者兴奋不已。
从这一天起,文学报复刊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整个京城。
不管之前有没有买过文学报,几乎所有人都会无比好奇地买上一份来看。
没办法,之前发生在文学报的事实在太多人知道了,所有人都以为文学报会就此停刊。
可是谁都没想到,只过了两个多月,文学报就复刊了,这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复刊后的文学报仍然像以前一样,连载着多部,其中最让人瞩目的当然是池非先生的《重生》了。
只是有细心的读者发现,原本密密麻麻的商业广告却大部分都消失不见了,只剩下十几个而已。
正如池非所预料的那样,大部分商家都不敢在文学报上打广告了,以免遭到福王的记恨。
池非在复刊前,曾经派张小娥去每一家广告未到期的商家那里逐家逐家地去问,在得到对方的明确回答后,才下架了相关的广告。
不仅是商业广告,很多书店都不敢再让文学报寄卖,理由还是一样,怕得罪福王。
这一切都在池非的预料之中,所以并不感到意外。
但让他意外的是,皂业商会那十几个商家会员却并没有要求撤下广告。
为了不给他们添麻烦,池非还特意提醒他们最好暂时把他们商行的广告下架,以免得罪福王。
但这些大商人却带着一脸神秘的笑容说没关系,没关系。
池非推断他们肯定收到消息,知道镇国公已经把小女儿许配给他这件事,否则不会有这样的反应。
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些大商家背后各有后台,其中不少人背后还是京中的权贵,因此消息灵通得很,这件发生在京城上流社会中的大事他们早就知道了。
在他们看来,池非既然都已经傍上了镇国公这棵参天大树,以后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现在该担心的,应该是那位福王才对,所以这些大商人并不打算撤下文学报的广告。这也是跟未来镇国公女婿池非保持良好关系的一种态度表现。
要知道京城里面想攀上镇国公府这条线的大有人在,只不过镇国公一向低调,从不结党营私,因此很多人才无计可施。
而池非如今贵为镇国公的未来女婿,能跟他搞好关系也算是一种勉强跟镇国公府搭上关系的办法,因此这些大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只有那些什么也不知道,也不懂其中利害关系的普通商人,才会急于撤下广告,撇清跟文学报的关系,以免得罪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