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己巳之变 大战(下)(3 / 4)

崇祯行 不加思 10640 字 2020-01-29

是牛皮坎肩,却是管够的。

他们一个个跳了出来,用高丽弓开始射击。

范景文脸上显露出冷酷之色,招呼阵中的鸟铳手和火炮齐射。

但是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就在范景文的鸟铳火炮齐射的时候,高丽人和汉军竟然全都伏下了身子。

明军的一轮齐射全部打空。

皇太极看在脸上,喜在心上。

这次汉军打头阵,是他的主意,他提高汉人的地位;倒并不是什么仰慕汉文化的结果。

他这么做,是为了在扳倒三大贝勒的过程当中能够取得更大的优势。

满洲此时,正是处在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关键点上。

皇太极虽然是名义上的大汗,但是却是还要受制于其他的三大贝勒。

最要命的是,贝勒们不仅可以对他指手画脚,而且名头下面都是有人户的。

满洲兵民合一,出则为兵,入则为民。

有人户,就是有兵权。

皇太极自己掌握着两黄旗,但是其余六旗都是在别人的手里掌握着。

尤其是自己的三个小弟弟,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更是让他感到如芒刺在背。

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部落后建立了黑旗部队。

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红旗。

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红旗。

后来,经过浴血奋战,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哈达部。

哈达部人数众多,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也就是,白旗。

白旗旗主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

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

白旗被一分为三

正蓝旗二十一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

正白旗十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有一定血缘的世交董鄂和合理。

镶白旗十五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

而舒尔哈奇的黑旗则被一分为三

正红旗二十五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

镶红旗,二十六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

镶蓝旗三十三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

努尔哈赤把自己统帅的红旗变更颜色成了象征皇帝权威的黄旗。

正式走上了和明王朝对着干的道路。

他自己统帅的黄旗军,也分为二旗正黄旗四十五个牛录,镶黄旗二十个牛录。

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

晚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宫廷政变之后。

他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也就是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十五个牛录。

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

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阿济格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

后来的多尔衮在努尔哈赤的心目中地位并不高,努尔哈赤还是更喜欢作为哥哥的阿济格。

当然努尔哈赤本人的意愿,随着他的身死,变得并不重要了。

努尔哈赤刚死,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就伙同自己的堂兄弟阿敏、兄弟莽古尔泰,并大哥代善,情同手足的大侄子岳托一块儿逼死了大福晋阿巴亥。

紧接着就继位当了大汗,毕竟孩童岂可以当大汗,这是草原上的规矩!

皇太极既然当了大汗,那么努尔哈赤的亲军,自然就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