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达成联合(2 / 3)

车轮继续如常的转动着。正统十一年七月十四,三杨中的最后一杨“南杨”杨溥卒。

杨溥一死,代表着三杨时代的彻底的结束,他们原本所在的一些势力也开始受到了打击,一些想要取尔代之的势力也开始了蠢蠢欲动。

在杨浦死后一个多月,事件开始爆发,让人想不到的是,已经在京师中看似站稳脚跟的《杨报》竟然是首当其冲。这一日大殿之上,展开了一场突然间针对杨荣后人的声讨事件。

杨荣在位的时候被人称为“东杨”,更任职于工部尚书,辅臣、大学士等职,自然是权势滔天,因此倒是提拔了一些人,但位置就那么多,自然也就是得罪了一批人。

为此很多人心中耿耿于怀,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杨溥身死,三杨没落,自然少不得一些落井下石之人。甚至还有些人错误的认为,他们这样做也应该符合王振的意愿。因为在正统三年的时候,朝内争权斗争激烈,宦官首领王振,就利用孩童英宗无知和陪伴之便,引诱他玩耍,并呈给玩物甜言密语取得宠信。持宠与内阁三杨分庭抗礼。

弄得首辅杨士奇不上朝了,太皇太后知道后,将王振打得皮开肉绽,并令他去杨府赔罪。王振怀恨在心,施小人狠毒之技,在三杨儿子亲友身上做文章,向上状告二杨之子及亲友为非作歹受贿谋私,闹得沸沸扬扬,坏了二杨声名,在王振拼命查究下,二杨竟因气愤忧郁而死剩余杨溥为首辅, 独撑朝政。

如今便是连杨溥都不在了,好好踩一下三杨后人岂不是正是时机。《杨报》就正好成了向枪口上撞来的那个倒霉蛋。

奈亨正是当年曾受过三杨挤压之人,或许是他小人的本性被早早窥破,自我感觉良好的他一直受着压迫。直到后来谄媚于王振,这才步步高升,先后任光禄寺卿、户部侍郎等职,一度成为了正三品的朝廷大员。

心知于王振曾与三杨的过节,奈亨急于表现,竟然没有在事先争得王振的同意下就突然在朝会上向《杨报》开炮,还说什么私人建刊,是为患事,行引众之口之事,如此往往,终会成祸一说。

待百官包括英宗都一头的莫明其妙之时,奈亨更是说道,《杨报》之所以会出现,甚至会在京城街头巷尾之中,被众人所议论,还受一部分的追捧,正是因为其有黑后台,而这黑后台正是吏部尚书王直、右侍郎赵新等人。他们根本就是因为曾受过杨荣的恩惠,这才以报恩的方容暗中支持《杨报》。

奈亨突然间来了这么一手,英宗懵了、百官懵了,便是连王振都懵了。

奈亨是靠着王振才上的位,这件事情所有人都知晓。正因为此,大家才以为这是王振的意思,当下很多人闭口不语,生怕受其连累。

王直和赵新原本也是不想说话的,但事情涉及到了他们的身上,此时是不说不行了。

“奈亨,你是在血口喷人,不过就是因为尔做事不公,本官忍不住说了你两句,你就在这里打击报复,其行为实在是粗俗不堪。再说,我何曾与那杨家六少爷有过什么联系?我都不认识人家,你这就是无稽之谈。”赵新由朝队中走出,一脸愤慨的样子说着。

很多人都知道,奈亨与吏部郎中赵新有隙,心怀怨而构陷之,什么《杨报》不过就是受了池鱼之秧罢了。

像是有一个人就看的十分清楚,他便是吏部尚书王直。

王直于正统八年接替郭琎任吏部尚书,主管天下官吏。自古吏部就有见官大一级的说法。而能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无一不是兢兢业业,小心谨慎之辈。

这一次,突然被奈亨当堂所谏,无非是因为他与吏部郎中赵新关系不错,即然对此人下手了,若是不把自己一并整倒的话,怕是用不了多久就会受到反击之累,索性才连累了自己而已。

想通事情的关键后,不愧是任职于尚书之人,他并没有像赵新那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