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位置和冲击路线,目标恰恰就是关宁军。
喘着粗气摘下头盔,望着远处骂声连连,仿佛很遗憾的东江反贼,吴三桂和祖大寿互相对视一眼,额头滚滚冷汗直冒。
他们都是知兵的。现在回想,一旦他们方才率兵冲击北伐军右翼,迎头碰上的,不正是藏起来的东江重骑吗?
“速速去大帅面前请功!”
两个人庆幸之余,急忙催马,奔韩小波中军而去。
且说李自成,自从抛了大军后,便率领残部往京城而去。
真实历史上,李自成兵败一片石后,同样是掉头回了京城。然后用马车拉着他拷掠来的银冬瓜,仓惶逃回陕西。
这一次,由于有轻骑追兵的缘故,李自成残部只好快马加鞭,一路夺命而逃。至傍晚时分,堪堪赶在马匹全数倒毙前,抵达了京城脚下。
当其时,永定门城头上方,插满了旗帜。
左旗曰:敕封永平县男。
右旗曰:北伐第四师。
中间一面斗大的“李”字将旗,迎风招展。
永定门的城头上,此刻也站满了人。不光有春雷营的战士,京城中但凡拿得起武器的成年男子,现在已经全部聚集在了环京的城墙上。
密不透风。
被偷了家,还被截留了那么大一堆银冬瓜,此刻城下的残兵,颓废无比。
望着城头上射下的怨毒目光,以及疯狂却又开心的叫骂声,唯有李闯王拿得起放得下,面无表情地继续拉马:“走。”
可是,往哪里走?如今李自成残部只余几十骑,人困马乏,沿途已经不断有马匹倒毙,后方还有好整以暇的追兵......所谓绝境,指得就是现在了。
借着黄昏的余光看了看四周,李自成现在也想不出太多办法,只好指了指南面的马家堡方向,催马而去。
马家堡是一个很小的堡子。之前建虏入关时,马家堡里的人死得死,逃得逃,现如今堡子早已荒废。最终,赶在天黑前,李自成拼尽最后一丝马力,逃进了堡。
接下来的流程,大家这些年来在逃亡中都十分熟悉了。摇井打水,烧窗起火,割死马肉炖煮,就着干粮饱食一顿,恢复体力。
是夜,万籁俱寂,星斗漫天。除了远处时不时经过的马蹄声之外,貌似马家堡并没有追兵来查,倒是让逃亡者难得休息了一夜。
第二日,东方鱼肚白时,恢复了体力的人马,静悄悄推开堡门,准备再次踏上逃亡的旅程。
迎接他们的,是上万名默不作声,已然将四周围得水泄不通的骑兵。
垓下被围,四面楚歌,不过如此了。
对头顶一对一VIP专属无人机盯梢一无所知的李闯王,这时,是真的想要放弃了。
于是,在这个位面,年仅三十岁的李自成,捏紧了手中刀,打算战斗到能喘气的最后一刻。
历史上的李自成,可谓是中华五千年来,最为坚毅的一个造反者。
他的一生,自揭竿而起那一刻,就永远处于战斗、失败、东山再起、再战斗、再失败这样的循环中。
所谓的“只身而逃”,“大败亏输”,种种别人很难承受的失败,在李自成钢铁般的神经面前,都不算什么。
哪怕是被官兵团团围困,他也要诈降复叛。
哪怕是被赶出了京城,他依旧一路败亡,一路厮杀。直至在湖北九宫山下死亡那一刻,李自成依旧在和当地农民战斗。
这是一个真正百折不挠的人。在他身上,将关中男子那份执拗坚韧的冷娃精神,诠释到了极致。
下一刻,就在李自成准备自杀性冲锋时,他对面的骑阵却裂开了一条缝隙,从中缓缓出来一匹马。
马上迎面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