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依依径直去教学楼,准备抢个座位,听一听这位教授的讲座。
而陈舟则回了宿舍。
“在1985年的时候,流管模型首次被应用于估算较轻胶球的质量……”
回到宿舍的陈舟,直接开始了对流管模型的研究。
事实上,强子的流管模型,也是起源于格点QCD理论的。
其中,夸克和流管是基本的自由度。
流管模型也从最初的,用于计算朴素夸克模型中的强子。
进而用于研究,由纯规范场耦合而成的胶子球态。
只不过,这里面的胶子场,被一种特别定义的流管所代替。
房间里,时间悄然流逝。
只听见笔尖和纸张摩擦的声音。
一张张草稿纸,被水笔里流出的墨水所覆盖。
最终汇聚成一个个的公式符号,和一个个的数字。
相比之下,陈舟在这样安静的状态里,一旦进入了沉浸状态。
他的学习效率,思维的敏捷性,都是高的可怕的。
要是弗里德曼在这里,大概又会感慨一声:“我还以为这小子在飞机上,就已经展现了高效的研究效率。没想到,这时的他,才展现了真正的技术!”
短暂的停笔,习惯性的用笔点了点草稿纸。
陈舟开始汇总流管模型中,部分胶球的质量。
和格点QCD理论的计算一样,陈舟并没有进行太过深入的研究。
只是计算了粒子的量子数,在0++、1+-、……、3+-等状态的胶球质量。
做完这个表,陈舟把这张纸单独拿出来,和口袋模型、格点QCD理论的计算汇总,放在了一起。
随即,陈舟开始学习tach等人的方法。
在组分模型的框架下,应用库仑规范方法,计算多个量子数胶球的质量。
这也就是库仑规范模型。
到中午时,杨依依已经听完讲座,回来了。
而陈舟依旧沉迷在眼前的理论模型之中,无法自拔。
就连杨依依开门的声音,他都丝毫没有察觉。
杨依依似乎也知道陈舟的习惯,她的手里就拎着一份打包盒。
她在物理系那边听完讲座后,就直接去食堂解决了午饭。
很顺手的,就给陈舟带了一份回来。
没有打扰陈舟,杨依依悄悄把打包盒放在一边。
然后,自己走到另一张书桌前坐下。
把背包放下,从里面掏出了自己听讲座时,所记得笔记。
这个讲座的内容,是关于天体物理学的,里面有关于引力波探测的内容。
听讲座时,这位教授还调侃自己,这是趁着雷纳·韦斯教授不在,才敢开这么一期讲座。
对此,杨依依不置可否。
她不觉得敢于在这样的时间里,在讲座里讲关于引力波的教授,会没有两把刷子。
毕竟,雷纳·韦斯有很大的可能,会因为引力波的探测,而获得明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现在的时间点,麻省理工不大可能会允许别人在引力波这个领域开设讲座。
但偏偏,这位教授的讲座是跟引力波探测有关的。
那就只有一种可能性,这位教授,对于引力波的探测,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这也是杨依依去听讲座的目的。
现在,正好把自己听讲座的笔记,和雷纳·韦斯给自己的资料,进行比对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