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返回麻省理工(2 / 2)

要吃人……

登上飞机之前,陈舟给杨依依,以及刘茂声、曾子固几人各发了一条信息。

今天,正好是9月15日,星期四。

也就是茱莉亚和玛丽两位学姐,邀请他们参加coffee hour的日子。

coffee hour的时间,是在晚上。

陈舟估摸着,赶回麻省理工之后,应该还能去参加。

便提前和杨依依几人说好。

杨依依很快便回了消息,直接表示,她会等陈舟回来,和他一起去的。

刘茂声和曾子固两人在一起,所以陈舟收到的是刘茂声回的消息。

刘茂声表示理解,时间上来得及的话,就过来。

如果时间上来不及,下周还有机会,他会和茱莉亚她们说的。

陈舟看完消息,并没有回复,而是直接关闭了手机。

飞机马上就要起飞了。

和来时不一样的是,陈舟和弗里德曼回去时,乘坐的是上午的航班。

预计落地时间在下午4点左右。

飞机起飞之后,陈舟就注意到弗里德曼在闭目养神。

他本来也想养养神的,可昨晚大概是喝了酒的缘故,睡得实在是太好了。

因此,现在一点也不困。

没办法,陈舟想了想,把草稿纸和笔掏了出来。

既然不给他睡觉的机会,那这段时间,就得好好把握才行。

陈舟打算演算研究胶球的理论模型。

而且,并不局限于一种理论模型。

历史上,最早用于研究胶球的理论模型,是MIT口袋模型。

没错,就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提出来的理论模型。

这也是最早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多个具有不同量子数的胶球能谱。

也就是那个能量区间的获取方法。

在这之后,粒子物理学家们,又应用很多其他的理论方法,来研究胶球。

常见的,例如格点QCD、流管模型、库仑规范理论、Ads/QCD理论以及QCD求和规则。

QCD指的就是量子色动力学,是描述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夸克之间通过传递称为胶子的规范粒子,而发生相互作用。

QCD在描述微扰能区的现象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也得到了大量实验验证。

但是,它在涉及非微扰问题的研究方面,还存有许多困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胶球,一种仅由胶子构成的强子态。

就是一个涉及非微扰量子色动力学的典型问题。

不过,问题虽然还没解决。

但是通过这些理论研究,使粒子物理学家们,对胶球的性质,和QCD真空结构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陈舟现在就从口袋模型开始,逐一了解这些理论研究的方法。

这也是陈舟一贯喜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说白了,陈舟就是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去堆出一个准确的方向。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