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 不可尽除(2 / 3)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3246 字 2020-08-12

愿给继任者留下个烂摊子。

过往汉军的伤亡抚恤,多是赐予田宅的“一次性给付”,皇帝刘彻数度完善军制时也不忘改革抚恤方式。

对战死的将士,朝廷出赀赡其老,养其幼;对伤残的将士,朝廷尽皆妥善安置,且每岁给付优渥秩俸,直至其终老。

若非如此,汉军将士岂会这般拚命,终日嗷嗷叫着要横扫四海八荒?

穷兵黩武,是不好的,但若战争所获取的利益远高于支出,那就另当别论了,至少现今的汉廷和汉军都不“穷”。

此等战争观念,早已由上至下的贯穿大汉朝野,从统治阶级到市井小民,皆是深为认同的,汉军不断的大胜为大汉飞速发展了巨大的推动力,战争物资的损耗实则为工商业了另类的“刚性需求”。

若非朝廷连年对外用兵,大汉相对迟缓的内需扩张并不能满足工商业的发展速度。

国内经济有问题,最快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对外战争纾解,虽只是“治标”的权宜之计,却也为“治本”了更为宽裕的时间。

从某种角度看,现今大汉朝野几乎再找不到传统意义上的主和派,举国臣民皆被绑上滚滚前行的战车,若是猝然勒马急停,怕是要倾覆的。

即便是掌赋税和国库的大农府诸官,往往考量的也是如何获取更大的战争收益,而非该不该对外用兵。

反是太尉郅都的态度出人意料,这位汉廷最大的鹰派,竟也反对为此事对巽加用兵,不是出于妇人之仁,更非不相信汉军战力。

“陛下,臣虽不崇儒,却也曾粗读儒家典籍,孟子有云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郅都如是道,话说得颇重,也没甚么顾忌,酷吏出身的孤臣便是这般直言不讳。

在场皆是聪明人,饶是脑子最不灵光的太子刘沐,也能听出郅都话中的重点不在“入则无法家拂士”,而在“出则无敌国外患”。

换作大白话,没有来自外邦的威胁祸患,国家就常会有覆灭的风险。

刘沐或许尚不能完全理解,刘彻却是深有体悟的,甚至比在郅都本人都明白这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外部敌人,内部矛盾就难以找到宣泄口,就会如被堵住排气孔的高压锅,锅体愈是坚固,内部压力超过临界值时就炸得愈狠,炸得四分五裂!

即便没有真正的敌人,也要创造假想敌,若想长年保持强绝于世的军力,让臣民愿意用民脂民膏供养军队,世代传承铁血尚武的风气,三年一小战,十年一大战是必不可少的。

刘彻微是颌首,出言问道“依爱卿之意,是要暂且休兵罢战,留下些敌国外患?”

郅都答道“外患不可留,敌国却不可尽除!”

“哦?”

刘彻眼睑半阖,饶有兴致道“爱卿此言何意?”

郅都复又答道“外患者,如匈奴,安息等骁勇善战之外族,若不尽趁其势弱之时尽早诛灭,怕是遗祸后人,断不能留;如巽加般难成气候之国,则可使之留存,便如豢养猪羊,不时找些由头,用来练兵,掳奴,皆是好的。”

刘彻再问“哦,那塞北乌桓及海外朝鲜又当如何?”

郅都微作沉吟,答道“减其族众,抑或覆灭其族,皆可!”

东郭咸阳却是急了“万万不可,现今乌桓为我大汉牧羊,朝鲜为我大汉采掘银矿,若冒然将之剪除,着实得不偿失!”

大行令张骞亦出言道“陛下,臣以为乌桓和朝鲜应当留存,且不说能为我大汉牧羊掘矿,便是让我大汉百姓有所比鉴,也会更为感念天家贤明与恩泽。”

“言之有理……”

刘彻自然明白张骞的意思,没外族的贫穷困顿做对比,大汉臣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就难以维持在现今的高档,也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光靠老一辈忆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