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水师重新整编后,新设的北海水师囤驻辽东郡沓氏县(大连沿海),大举修筑水师大营及海陆码头。
沓氏县居勃海之滨,为天然的不冻深水港,冬季从未出现冰期,船舶可正常出入该地的海陆码头,过往琅琊水师巡弋辽东沿海时,也多在此地停驻补给。
常年巡弋辽东海疆的千艘风帆战列舰本是归属汉中水师,现因汉中水师已更名为大河水师,且大河流域近年鲜少再有水匪为患,故此战列舰群尽皆划拨给了北海水师。
戈船将军易言转任北海水师主掌仆射,如过往诸水师般,是不受驻地郡守辖制的,只接受太尉府及皇帝陛下的调令。
战舰群虽是划拨给了北海水师,然掌舰的楼船将士多是出身关中,不宜让其常年离乡背井,毕竟水师不同陆师,楼船将士们想归乡探家太难太难。
朝廷边是提高水师将士的粮饷待遇,边是着其主掌仆射征询麾下将士,若有欲回返关中,“回调”大河水师者,将之尽数记录在案。
与此同时,太尉府着手在沿海各郡县加紧征募良家子,填补三大濒海水师的将士缺额。
大江水师本就是豫章水师更名而成,连驻地都没变,故不会有甚么兵员出缺,然北海水师和南海水师必须增补大量将士。
现今的南海水师驻地在岭南郡的郡治番禺城,舰船和将士多源自原本的琅琊水师,即现下的东海水师,他们终究也是要返归琅琊郡囤驻的。
水师相较陆师更需手把手的传承,故北海水师及南海水师的楼船将士除却逐步更替,更需不断出海远训,以便新兵能从老兵身上学到更多经验。
风帆战列舰实是不适合巡弋江河的,故大河水师和大江水师仅留下少量大舰,余者皆调拨到了三大濒海水师,计约二千五百艘,北海及南海水师各千艘,琅琊水师则配备五百艘。
蒙铁蒙铜的“铁甲”轮船已进入试制下水阶段,先得造些中小型船舰积攒经验,恰好将之先补充到大河水师和大江水师。
太尉李广在皇帝陛下的指点下,硬是着太尉府集司和计司弄出份“大河水师购舰计划”,递入大农府请款。
汉军现今每岁军费皆是从去岁军事预算中提拔的,由大农府审定,御史府监管,再呈交皇帝批允。
去岁的军事预算高达二十万金,眼见今岁年节将近,军事预算仅是消化掉十二万金左右,这还是因着给禁军及五大骑营加增了岁末赏金的结果。
太尉府的“购舰计划”用意颇为明显,留下三万金足供年节前支用,余五万金尽数用来购置铁甲轮船,向少府的圁阴船厂以每艘千金的价格预购五十艘轻型铁甲舰。
贵么?
看着倒是挺贵的,随着大汉的造船工艺不断提升,风帆战列舰的成本已然降到八百金每艘,那所谓的轻型铁甲舰仅为中翼楼船般大小,比以大翼楼船为蓝本建造的风帆战列舰小得多,千金每艘的价格确实高昂。
然若算上蒸汽轮机和主甲板安装的两门舰炮,那就另当别论了。
群臣虽对蒸汽轮机不甚了解,但对那甚么加农炮还是打听到不少讯息,毕竟皇帝陛下也没太过遮掩,那两门舰炮虽比陆地加农炮小了不少,但造价只怕也高愈千金,群臣皆能估算个差不离。
如此算来,那轻型铁甲舰若真造出来,且以千金每艘的价格卖给大河水师,那少府真是血亏,五十艘可不得亏个十余万金么?
大农令东郭咸阳虽是肉痛不已,却也无法反对,皇帝陛下肯割肉,且军事预算本就是供军费支应,只要合理请款,他没理由卡着不放款的,况且负责监管御史府也已批允了。
少府卿陈煌才是真正肉痛之人,然想到轮船及舰炮试制下水所需的高额开销,有了太尉府出赀购舰,好歹能贴补些,他也就咬牙忍下了。
皇帝刘彻也晓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