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作坊与女奴(2 / 2)

汉武挥鞭 汉武挥鞭 2864 字 2020-08-12

越好,家中都有了些余钱。单说你们集团的工匠们,不就经常有肉吃?殿下来年还要营建更多的作坊,所需工匠不少,到时候就怕肉食供不上,哪有不足的道理?”陈煌摇摇头,解释道“即使今后的肉食卖不完,殿下还打算弄些劳什子‘垃圾食品’,高价卖给长安城的公子小姐们。”

“啥?垃圾食品?”田胜闻言一愣,垃圾还能吃,还能卖高价?不过鉴于太子在商场上连战连捷,点石成金的辉煌纪录,他倒也不敢悖逆,老老实实的翻阅起计划书,脑海中不断分析着如何去执行。

楋跋子今年十二岁,是个极为聪慧的羌族女娃。羌族人相信万物有灵,他们取名喜欢与大自然相联系,通过名字将自然的灵性带给人。“楋跋”是羌语的“花”,“子”为“女儿”之意,楋跋子的意思就是花的女儿。

人如其名,楋跋子就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外表柔弱,内心却孕育着缤纷的花卉。自从被捕奴人掳来,离开了草原,她没有丝毫哭闹,而是默默用泥土涂黑了俏脸,装出痴傻的模样,这才逃过了惨遭蹂躏和糟蹋的命运,保住了贞洁。直到被转卖给现今的主家,押送到长安城,进了纺织作坊,她才稍稍松懈了几分。

在作坊内,除了几个掌事的妇女是汉人,其余都是羌人女奴。出乎意料的是,这些掌事并没有虐待女奴,而是耐心的教导她们如何用各种工具纺线。河流上的水车,一刻不停的转动着,推动了一个个纺锤,杂乱无序的羊毛经过数道工艺,变成了一根根结实的细线。管事们身上就穿着这些羊毛线编织成的衣服,轻便保暖,上面还有一些美丽的花纹。

草原上的羌人部落里也有羊毛做成的毡子和衣物,但却只是简单的皮毛制品,跟这种精致的工艺完全比不了。楋跋子进入梦乡时,常常梦到阿妈穿起这些羊毛衫,会是多么的美丽,清晨醒来时,枕边总会湿上老大一块。

其实,自打到了这纺织作坊,虽然日日纺线有些劳累,但也过得不算坏。每日都有喷香的米饭,偶尔还能吃到一些肉食,虽然再也喝不得草原特有的马奶酒,但至少比落在捕奴人手里要强上千万倍。

而做事勤快,心灵手巧的女奴,还能得到额外的奖赏。楋跋子就是其中一员,她到作坊不足半月,便能纺出很好的羊毛线,又均匀又结实。作坊的掌事特意将她提拔成监工,负责指导其他女奴如何纺线,还要督促她们手脚麻利些。

自打成了监工,楋跋子就从数十人一间的大通铺搬了出来,住进了四人一间的大瓦房。房里还盘了炕,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冬天,炕上都是暖乎乎的。楋跋子最开心的事情,就是下了工,舒舒服服的趴在炕上,偶尔开窗看看外面纷飞的雪花,找到一丝久违的幸福感。至少比在草原的帐篷里受冻强,她只得如此安慰自己,寻求离家千里,亲人永别的一丝慰藉。

渭水结冰后,水车不能转了。管事们拿来一些小型的纺车,只能单人使用,而且很难学会。即便是楋跋子,也花了好几天,才能纺出像样的毛线。

小纺车的数量根本不够,很多女奴整天无所事事,终于能休息下来,不由欢呼雀跃。但楋跋子却压根不这样想,她感到很不安,在草原上,挤不出奶的老羊,生不出崽子的老牛,驼不动东西的老马,总是会被杀掉吃肉。她知道,平日之所以能吃上米饭和肉食,是因为女奴们为主家挣了更多的银钱,如今作坊停工了,还需要白养那么多闲人吗?

楋跋子愈发觉得不踏实,努力的学着使用小纺车,用尽全力纺出更多更好的毛线。几个管事看在眼里,都很喜欢这个懂事的羌人女娃,毕竟母性的伟大,完全可以跨越种族的限制。她们眼里,渐渐也就不把楋跋子当一般女奴看待了。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