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孔丘游列国,猴王起道心(求收藏)(1 / 2)

有过了数年,陆阳还没有出现。

已经25岁的孔丘学识已大为长进,鲁国不少少年要拜他为师。

孔丘牢牢记住陆阳“有教无类”的理念,向着周围的人们传授着自己的所学。

此时孔丘认为自己对周礼的知识所知还不够系统,尤其是关于周礼的理论原则,自己知道得还很浅。

想到那年那个叫李耳的老者告诉他,不懂就去问他,而且陆阳知道他不会怪罪与他。便决定到周朝都城洛邑去学习周礼。

于是,孔丘对弟子南宫敬叔说:“本朝的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曰,我想去那里向他求教,你愿意和我一起去吗?”

南宫敬叔欣然同意,由于他此时已经在鲁国为官,便报请鲁君,鲁君准行。

就这样,孔丘和南宫敬叔来到洛邑向老子求教。

老子带着孔丘和南宫敬叔来到黄河岸边。

孔丘见到河水滔滔,浊浪翻滚,气势如万马奔腾,声音如虎啸雷鸣,不觉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

?听到孔丘说这些话,老子就说“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

过了一会,老子指着浩浩黄河,对孔子说“你怎么不学习水的德行呢?”

“水有什么德行啊?”

老子捋了捋胡须说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孔丘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老子点头说“孺子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

孔丘伏地而拜,说“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

说完,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老子望着远去的二人,叹了口气,“三弟收了个好徒弟啊!”

说完便化作一缕青烟,消散在黄河岸边。

孔丘从老子那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

他的子贡很奇怪地问是怎么了,孔丘说“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看到他我就想起了我的老师。”

“师公也是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