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柴荣走了,没有人照顾小孩子怎么办,思来想去,柴荣册立了皇后的妹妹,也就是呼延庆的另一个女儿为皇后,一来毕竟是姐姐的儿子,相信会更加疼爱太子,第二也是为了拉拢一下领军大将。希望他们可以尽力保护太子。
第二,柴荣在之前办事公允,从来只给有功之人封王,从来没有给自己的孩子们封王。但是现在不行了,柴荣将自己的两个孩子全部加官进爵以皇长子柴宗训为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以第二子柴宗让为左骁卫上将军,封燕国公。并立柴宗训为国储,哪怕自己死了,帝国至少还有两个继承人。
第三,柴荣要托孤了,文臣方面,柴荣选择了三个人范质、王溥、魏仁浦并相,这些都是柴荣信得过的人,特别是魏仁浦,他为人清静俭朴、宽容大度,能言善辩、足智多谋。魏仁浦生在一个穷苦的贫民家庭。年幼的魏仁浦机敏聪慧,但他早年时父亲就得病去世了。自此,生活的重担落到了母亲的肩上。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也变得格外地懂事。
魏仁浦有感于母亲的辛劳,发奋读书。一次,他的母亲四处奔走,借到了一块粗布,给他赶制衣服。魏仁浦放学回家,看到不辞辛劳、整日为他奔忙的母亲又在为他制衣,感叹道:"慈母求贷以衣我,我怎能心安啊!"说着说着,眼泪竞流了下来。从此,他读书更加用功。
魏仁浦完成学业后,挥泪告别了母亲,独自踏上了奔赴洛阳的道路。他一边行路。一边打听局势,常常一大早就启程,晚上再找一家便宜的小旅店住下。走了几天,他来到了济河边,济河的风浪很大,他还是上了船,船驶到河中央时,魏仁浦脱下上衣,并把它掷到了江中,说:"今生若不能显达,从此不再过此江。"
魏仁浦不是科举出身,是柴荣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颇得柴荣信任,可是后来的事情也可以证明他完全辜负了柴荣。
不过,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柴荣罢免了手下第一战将张永德的军衔,不仅如此,还把他贬官外放,让他去澶州做节度使,这等于是把张永德彻底排除了后周高级将领之列。你要知道,现在皇帝病危,正是像张永德这样常年统兵,威望极高的皇亲国戚出力的时候。柴荣为什么一反常态,自断臂膀呢?而且翻阅新旧五代史,完全找不到张永德在这段时间里究竟犯了什么错,那张永德究竟为什么会被打压呢?
这其实非常简单,熟悉宋史的都知道,这是因为一块不大的木条,他就出现在柴荣北征幽燕的途中。世宗柴荣统军北伐,欲从辽国手里夺回原属中原的燕云十六州。就在这次北征途中,皇帝在批阅四方文书时,发现了一个皮囊,里面装着一个木牌,上写“点检作天子”几个字。
“殿前都点检”是后周权位最重的武官,皇帝见到这样一块木牌会有怎样的联想自不待言。当时任殿前都点检的是周太祖郭威的女婿、世宗的姐夫张永德。世宗柴荣本是周太祖郭威元配夫人柴氏的侄子,因自幼被郭威收为养子,故在郭威死后继承皇位郭威本人的子侄均死于后汉隐帝的诛杀,郭威正因此被逼反,张永德则是郭威的女婿,大周驸马,论血缘并不输于柴荣,完全有可能觊觎皇位,何况五代时期手握重兵的武将劫夺帝位几乎已成惯例。皇帝于是心生疑忌,班师回京后,即任命赵匡胤接替张永德出任殿前都点检的职位。而这之后不久,世宗就猝然病故。
木条是很平常的木条,皮囊是很平常的皮囊,可就因为这两行字,后周的最高指挥官殿前都点检就被撤了职了。至于这个木条是谁写的,现在分析最有可能写这个的人并非是赵匡胤,而是李重进,因为按照犯罪心理学,谁犯罪谁受益来看,无疑李重进是受益最大的人。这不单单是李重进和张永德两个人的私人恩怨,这还牵扯到侍卫亲军司和殿前司两个军事部门之间的恩怨。这其实都是郭威一手造成的。在五代史,侍卫亲军司是全国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