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零九,离战争越来越近(1 / 2)

京城外,德公带着朝中文武百官为他送行。

德公、何昭、薛芳、汤舟为、鲁节、毛鸾、包拯等人都一一到场。

李星洲喝了送行的酒,德公接过酒杯,风急天高,压低盛绿青草,无名鸟鸣,渺渺之音散落天际。

他笑道,“德公不叮嘱我什么吗。”

“叮嘱什么,怕你嫌弃我话多,要走便快走吧”德公摆摆手,避开脸。

“哈哈哈,我不嫌你话多,德公的话我是爱听的。”李星洲大笑。

德公愣住,瞪他一眼“说话没大没小,你此去,就不要多想,好好打仗,心乱了事情容易出差错,京城的事有我们,你务须担心。”德公看了他身后的十几人,意思是这些人都是他的人。

“还有,你那性子不可再鲁莽,你要时刻记着,你不仅是十余万大军统帅,也是我景国皇太孙,有句话不好听,你要记住,就是十万大军也比不了你。”德公语重心长,说着紧紧握住他的手臂。

“刀剑无眼,兵锋无情,千万照看好自己,收收混性子,不仅为你,还为我们这些站在你后面的人,为你流血的将士。”

德公郑重道“照顾好自己。”

李星洲点头。

“去吧,早日回来。”

他拱拱手,随后转身,跨上眉雪,一扬马鞭,眉雪扬起他巨大的头颅甩了一下,高高抬起马蹄,只留下一路灰尘。

身后轰隆隆的马蹄声中,着甲胄的杨洪昭,赵光华,严申,魏雨白,刘季等禁军新军大小将领纷纷跟上,身后举旗的士兵抬着各色旗帜,在漫天尘土中,向着北面的大河而去。

五月,正好夏季,天气很热,不过大军行进速度却出乎意料的快,因为粮草辎重早已经运到了燕山府,所以士兵们走得轻快。

虽然走陆路,速度丝毫没比水路慢多少。

与此同时,景国出兵的消息也很快会传遍天下,这是必然的。

“殿下,如果有人趁机对我景国趁火打劫可怎么办,这次十几万大军可全是精锐,而且几乎是全国举国之力了。”中军行辕,李星洲骑着眉雪,严申在旁边问道。

他穿着一身厚厚扎甲,里面还套着皮甲,也不嫌热,他自己却说要早点适应,其实新军中这样的装备早就淘汰,士兵都是放弃防御的轻布制军装。

即便装备最重的轻骑兵也是装备棉甲,太行山一带黑豹子带头的人扎根下来种棉花,每年都会卖给王府,制成棉衣棉甲,都是新军的装备。

“京都还有数万禁军呢。”李星洲道。

“可精锐都被抽调走了。”严申有些担忧的说。

李星洲好笑,严申难得会去想问题,不过他乐得于此,众人也好奇的看过来。

“那你觉得我们要担心谁?”他问。

严申想了想,“我看西北的夏国就不安分,以前他们就袭击唐隆镇,现在内战一停,说不定就不消停了。”

“不错,夏国确实不可小觑,不过他们打那么久的内战,就算不想消停也有心无力,听说几次大战他们都损失惨重,特别是强渡大河,就算成功肯定也死了不少人,一时半会缓不过来,少说需要两三年,”李星洲判断。

“夏国本就处在贫瘠的西北,环境恶劣,生存艰难,人不口稀疏,不像景国,经不起太多的内耗。”

“那大理呢?”

“哈哈哈,大理更不用担心。”李星洲笑道,此时大理大概后世云南一带,不过可不是后世既有五千米海拔的雪山,又有热带雨林的旅游胜地,七彩云南。

而是穷山恶水,各民族、土司林立,内部矛盾十分严重。

“初建国时,大理国曾提出要依附于我国,结果被太宗皇帝拒绝,知道为什么吗。”

“为啥?”

“大理国那块地方,山高水远,进出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