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 人人都爱李二郎(2 / 4)

弄清楚。”

刘安世当即点头道“你且放心,我御史台办事最是妥当。绝不让他有继续作恶的机会。”

这话已经判了钱舟的死刑。

“至于时金,软弱书生而已。求学不成,替人管账。但其母卖其妻,有悖法理,按律其母出罪。但母过子偿,合乎清理。所以下官当时仗了他几下。”

刘安世想了想,点头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隐匿私心攀污官员,此罪发配即可。人杰且放心,此子这辈子都不会与你见面。”

“最后一个是我家中小妾仆人,其族落难之后,动了贼欲,想要霸占我家小妾。幸亏不成,但奴害主,是为不忠。其罪不足以发配,下官当时将其罚在延安府修土堡营寨。”李逵道。

刘安世怒道“屡教不改,心思歹毒,其心可诛!攀污官员,此罪不能免,发配沙门岛!”

这几个人他当时想要弄死了事。

可惜后来又是去京城,又是去青塘,才让这几个家伙给侥幸活了下来。这次假御史台的手,干脆隐患一并消除了。

想到此处,李逵顿时有种如沐春风的爽利之感。

李逵是不可能让聂翠翠出庭作证,这关乎着官宦门庭的体面。官宦门庭,但凡女眷要是抛头露面,就会被人说成门风不佳。这也是李逵私下里给刘安世证据和口供的原因。而且,聂翠翠还有孕在身,根本就不可能出庭。

按理说,案子到这时候就该结束了。

可是临了,刘安世却扭扭捏捏的偷偷塞了一个折子给李逵,很不好意思地对李逵讪笑道“人杰,这是愚兄去年写的《感应篇》,帮愚兄看看,到底成不成?”

看着刘安世又是抱拳,又是讨好的媚笑,李逵愕然不已。刘安世也想在李逵面前充大辈,本来也应当。可是李逵之前在堂上整出让人震耳发聩的四句警句之后,他顿时有点心中惴惴。万一自己的水平很低,被李逵比下去了,岂不是丢脸?

干脆,兄弟相称。

看着一个个之前对他不假辞色,如今却勉为其难的讪笑离场的大宋高官。李逵摸着鼻子,自言自语道“难不成这次玩大了?”

可不就是玩大了嘛!

大宋文臣,对于杀敌多少,开疆拓土这些功绩都不怎么在意。不仅没有崇拜,反而颇为鄙夷。像是王韶,当年进士及第也算是文臣中的精英。制科落选,才去了西北。之后开启了彪悍的武夫模式,硬是凭借着麾下不到十万人马,将河湟之地方圆两千里土地给收复了。

之后平步青云,入枢密院,执掌天下禁军。

可是看他在京城的倒霉样,很难让人信服,这是大宋功臣该有的待遇。最后贬谪出了京城,只是一地知州。这期间,皇帝和对王韶非常信任的王安石都没有保他。

李逵立功并不比王韶少,甚至更多一些。可即便如此,他也仅仅是在朝臣之中混了个脸熟。对于文官来说,大宋的枢密使,不是靠着立功就能换来的。好在李逵官小,还不值当有人想要将他搞下去的念头。

可是李逵立言了,这就不一样了。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这是读书人三不朽的出处。

在古人看来,立德是最为重要的不朽之功,其次就是立功,在其次是立言。可是在大宋,这个顺序完全被颠倒了过来。

立言,才是大宋文臣的最重要功绩。

比如说王安石,他老人家在发迹之前,是荆湖学派的旗帜,倡言天下治学,当以安危治乱。其著作《杂说》更是折服天下士人无数。真以为他老人家当初几次拒绝入京,是为了不贪慕权贵,而安心在地方做县令,这是大错特错。

他在地方上做知县判官,用他的变法手段治理地方,真的能引起天下的注意?要不是他一篇有一篇的文章在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