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杨振在松山城东门下的谈话,让本来轻松愉快而且和和美美的先遣营众将都各自有了心事。
a a a a 这一帮子人马,从三月初四黄昏乘船离开宁远河口,到现在为止,不过才十天的时间而已。
a a a a 但是,这个期间,原本互不隶属的人马,在杨振的指挥下同甘共苦,经历驻军沙洲的辛苦,经历了与鞑子的两次接战,相互之间的配合已有了默契。
a a a a 杨振自己的私心里面,其实也并不希望现在的先遣营散伙,也不希望这一世跟着自己活下来的徐昌永,以及仍然留在大明官军队伍里的祖克勇就这么离去,重归祖大寿麾下那个大染缸。
a a a a 这并不是杨振想要的结果。
a a a a 但是,他知道现在的自己根本左右不了最终的结果,所以干脆放手,听天由命。
a a a a 当天中午,看完了东门内外的情况,杨振又登上东门城头,看了看已经从吕品奇手里接过来的城门防御。
a a a a 城头上的几个炮台还在,但是守城的大炮却都不在了,都被金国凤给拆了,移防到了西门所在的城墙上了。
a a a a 因为鞑子一直主攻南城和西城,所以东门上的这处城防相对完整,没有怎么经受破坏,城门楼,兵舍,仓房,角堡,仍旧一应俱全。
a a a a 杨振巡视了一个来回,看张得贵等人把炮队、掷弹兵队和弹药库安排得妥妥当当,只说了一些当值瞭望、严守城门的注意事项,就回了城隍庙自己的住处。
a a a a 这时候,祖克勇已经带着麾下兵马出城往南去杏山一带巡察去了,城隍庙的前院除了金士俊的小队,没有其他人马。
a a a a 城隍庙的二进院,也因为杨振给徐昌永所部安排的新任务尚未完成,仍旧在外忙碌,没有人在。
a a a a 原本喧嚣的大院,就这样迎来了难得的宁静。
a a a a 杨振巡视回来,眼见一切正在按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心里也安定下来,准备休息,这些日子他的确是累坏了。
a a a a 不过没等他在院子里日头下的榻上躺多久,就又有人来见他了。
a a a a 这一回来的,当先进了院子的一人却是潘文茂。
a a a a 远远跟在潘文茂的后面,与他同来求见的,还有张国淦从宁远城绑架来的那对铁匠父子王守堂和王煅。
a a a a “大人!打扰大人休息了!卑职有事需要想大人禀报,请大人定夺!”
a a a a 潘文茂在麻克清即麻六的引领下,一来到杨振的面前,就连忙躬身行礼,作势欲跪。
a a a a 杨振哪能让他下跪见礼,就单膝下跪也不好,于是连忙坐起来,摆手制止了他,对着潘文茂以及身边的其他说道
a a a a “以后咱们先遣营里,但凡下官来见上官,一律不需多礼,一抱拳一躬身即可!平时兵卒来见上官,单膝行礼即可!
a a a a “战时礼节一律减省,抱拳躬身即可!不要搞那些繁文缛节虚套的东西,既作践了人,又耽搁了功夫!”
a a a a 说到这里,杨振看着杨占鳌,又说道“占鳌!把我的话写成军令,传达到炮队、火枪队和掷弹兵队去!
a a a a “告诉各队士卒,今后大家见了我也好,见了营里其他上官也好,一律照此执行!不要动不动就搞大礼参拜那一套!大家同生死、共富贵,都是手足兄弟,何必这样多礼!?”
a a a a 潘文茂的年纪比杨振大了快二十岁了,等于是从小看着杨振长大的,虽然尊卑有序,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