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了出来。
“将军好手段,不愧是名将,虚虚实实,机变百出。”
孙策哈哈一笑,拱拱手。“什么名将,雕虫小技耳,我欠你一份人情。”
“虞翻突然来此,就为此事?”
“任务之一。”孙策把盛宪等人编撰《论衡》的事大致说了一遍,最后特别说明了一下《论衡》的意义。《论衡》不同于那些解释经传的书,这是一种有创见性的思想,尽管有瑕疵,却是难得的清醒思考。
蔡琰静静地听着,等孙策说完,她打量着孙策。“这是将军自己读后观感,还是虞翻的推崇之辞?”
孙策张开口,却不知道如何回答。要说读后感,他其实并没有通读过《论衡》,勉强冒充,蔡琰几句一考就能让他露原形,要说是虞翻的推崇之辞,也不尽然,说不定反而激起蔡琰的反感,弄巧成拙。
“都不是。”孙策眼珠一转,忽然计上心头。“其实是我的一点私心。”
“怎么说?”
“江东偏僻之地,向来被你们这些中原人鄙视,我想印行《论衡》,证明我们江东也有所创见,并非刀耕火种之地,茹毛饮血之人。”他笑道“以你们父女的才华,似乎不必要担心吧?”
蔡琰忍俊不禁,转过身,靠在栏杆上。“既然将军这么说,我如果再有所隐瞒,反倒显得小家子气了。当年抄录的《论衡》书稿在宛城。家父抄录之后,经常研读,写了一些评语,我本来准备整理一下,一直没抽出时间来。你如果需要,我让人回去取来。”
“那可太好了。”孙策正中下怀,连声称谢。
“你不要谢我,这是我力所能及的事。”蔡琰轻叹一声“我只有一个要求。”
“你说。”
“将来书稿完璧,不能忘了家父的一份心血。”
孙策迎着蔡琰的目光,心领神会。蔡琰拦不住《论衡》的印行,也不想蔡邕因为这件事留下污点,所以才主动配合。“这是自然。”
蔡琰点点头,转身准备离开。孙策忽然想起一件事,又叫住了她,把虞翻带来一份《天下至道谈》注本的事告诉她。蔡琰很是惊讶,沉吟了片刻,点点头。
“想不到这狂生倒是个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