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 人心向背(1 / 2)

策行三国 庄不周 2382 字 2020-08-22

孙策闻弦音而知雅意,从郭嘉看似不以为然的态度中看出了郭嘉的慎重。如果不是觉得荀有成功的可能,郭嘉又怎么可能考虑五年、十年之后的决战。他当然不是担心,而是兴奋。他虽然没有张那样与荀约战,可是他的心里早就把荀当成了最强劲的对手。荀越强,他越兴奋。

但是孙策不能将这件事变成两个人的意气之争,他需要听听更多人的意见。他摆摆手,让人去请张。在等待张的间隙,他自己也仔细思考了一番。谋士只能建议,最后决定还要他自己来做,荀变法这件事非同小可,算是他这个穿越者带来的改变之一,影响甚至可能超过袁术之死。

他觉得,就像他低估了徐岳的智商一样,他可能也低估了荀的智慧。荀是读书人不假,但他并不是一个迂腐的书生。他有原则,不代表他不知变通。相反,他深知权变的重要性,只要不触及他的底线,他不怯于做任何改变。

钟繇送到的消息很简单,也不全面,有些措施还在荀的脑子里。可是就眼下这几条已经看出荀的执行力。改葬天子生母王美人,追赠皇后,陪葬文陵,这明显是针对袁绍说天子并非先帝血脉所为。寻找王美人的家人入朝为官,也是为这个目的服务的,王美人是赵国人,荀大概在邺城的时候就打听清楚了,否则不会这么快就发出诏书。

更精妙的一手还是召回弘农王夫人唐姬,这不仅是在用少帝未亡人的身份为天子的血脉做证明,更是为荀自己在宫里增加了一个帮手。唐姬是荀的外亲,有了唐姬的帮助,荀不仅可以掌控内朝,而且能影响天子的后宫。唐姬大概是天子眼下最熟悉的人之一,对十二三岁的天子来说,十岁的唐姬既像母亲,又像姊姊,影响力绝非其他人可比。

每一着都正中要害,看似漫不经心,却又用意深远,足以想见荀绝不是轻易出手,他肯定已经谋划了很久,只是直到现在才出手罢了。一出手就架空了王允,斩落了袁绍在朝廷里的援手,干净利落。

袁绍听到这个消息要跳脚了吧?王允掌权的时候他不当回事,等王允失去了权利,他才能体会到王允的重要性。荀在邺城的时候,他不把荀当回事,现在荀到了长安,他终于见识到荀的手段了。

可惜,一切都迟了。

袁绍会有什么反应?他是忍气吞声,还是奋起反击?

就在孙策暗自分析未来形势可能的发展时,张赶来了,看完简报,他啧啧称道“荀出手不凡,我能想到的,他基本都想到了。”

“先生是如何想的?”孙策问道。

张笑笑,正要想身去拿地图,陆议已经抢先一步取了过来,摊开张面前的案上,然后顺理成章的坐在了张身边,托着腮,目不转睛地看着张。孙权不甘示弱,坐到了张另一边,像两个护法金刚一样,抢占有利地形。

孙策看在眼里,暗自发笑。这时候的陆议虽然谨守礼仪,却不需要畏惧任何一个人。他大概不用像历史上那样改名了,更不会被人称为陆龟。

“谋士设谋就和棋士下棋一样,见招拆招,没有一定之规。国手之所以是国手,不过是因为他看得远,想得多,解决的办法更巧妙。朝廷面对的问题很多,概括而言,主要有三一是天子血脉不明,朝廷道义高度不足;二是王允等党人一心寄希望于袁绍,并无维护朝廷之心;三是关中钱粮不足,兵力不足,无法自守,而西凉人在侧,随时可能被夹击。荀只要解决了这三个问题,就可以稳住关中,自守有余。”

张说得很详细,倒不完全是为了孙策,而是为孙权和陆逊,以及吕蒙、蒋钦等少年。孙策将这些人留在身边有培养之意,将来都有可能镇守一方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大局观,他们承担不起这样的重任。讲武堂只能培养中下级军官,完成基本素质的训练,将来做一个都尉、校尉,领一营两营,临阵战斗,想要独当一面还需要更多的谋略见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