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之间切换,从而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在有的情况下,自卑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可能会被放大。比如看到同学的成绩比你好,你会感到有些羞愧,但这时父母跳出来对你大加指责,说你不争气,脑子迟钝。这时候你感到的就不仅仅是有些羞愧,而是羞愧难当,委屈,愤怒和焦虑了。这些情绪超出了你的承受范围,为了让自己不那么难过,你可能会真的相信自己的不争气和迟钝,从而放弃追赶,或者愤怒地反抗,和父母争吵,或者暗暗地诅咒成绩好的人,或者全盘否认学习和成绩的价值,或者把原因归结于父母没钱给自己请家教这样的外因上面。
当我们受到非分的打击时,就进入龟缩的保护状态了。我们忘记了成长和上进,唯一想要的就是恢复那所剩无几的优越感。很不幸的是,很多人的家庭和成长环境里有太多有意无意打压我们的蠢货,他们以为是在帮我们,其实经过他们经年累月的折磨,我们的龟缩状逐渐成了习惯。因而到了今天,当你看到自己在任何方面不如别人的时候,都会本能地用逃避,辩解,否定,指责等方式来保护自己。这么做无非是维护了心里的自我形象,改变不了本该改掉的缺点,更无法说服别人你变得更好了。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因为不敢面对真正的问题,自己和他人的差距越来越大,大到已经不知道怎么改了。这就是所谓的自卑情结。
走入自卑情结,往往因为对自卑的恐惧。想象你开车行驶在一条陌生的公路上,发现路边的标志和信号在不断地提醒你此路不通。此时你如果掉头,会觉得自己是个路痴很没方向感,所以为了不觉得很傻你就会坚持一直往前开,直到最后你彻底走入死胡同才发现无路可走。自卑就是人生路上的那些标志,它们的意义并不在于否定你的车技,头脑或者旅行的意义,而是提示你是时候调整方向了。
我们不知道疼痛,就会拖着骨折的胳膊四处晃悠;不知道恐惧,就会傻乎乎地穿过飞驰的车流;不知道疲倦,就会无休止地工作到猝死;不知道自卑,我们就会把同样的错误犯无数次永不悔改。我们所恐惧的很多事情,其实是我们的盟友,大多数父母和老师蠢到没看明白这一点,所以也误导了我们。学会和自卑做朋友,甚至不要介意这位朋友偷走一点你的优越感。虽然你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但是这位朋友却可以告诉你很多重要的事情。
当我们看到自信的人时,总会把他们幻想成特别完美什么都不缺的样子,然而事实上是自卑但同时保持谦虚、积极、实干精神的人才是自信的。没有人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自信,任何人都有自卑被触发的时候,我所见过的最自信的人,都会十分乐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失败,面对批评,然后思考怎么可以做得更好。这样的人才是自信到可怕的,因为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击垮他们的信心和改变的意志。
由自卑、不自信引发的诸多情绪不适并不是本身造成,而是我们的文化长期渲染建构所致。文化让人对自卑、不自信产生许多挫败、糟糕的联想。最核心的文化建构是“不自信、自卑的人,没有竞争力,最终是生活的失败者。”文化用线性逻辑思维来定义这样的心境,其实许多心境都是人的一种情绪能力,是随机的并与环境适配的。另一个文化建构是“自卑、不自信的人不快乐、不可爱。”这些建构使本身很自然的心境被固化成一种自我挫败的心态,使每个人不得不去掩饰,或唯恐避之不及,平添出许多内心焦虑来。
战斗在魔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