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去了哪里(2 / 3)

指引答案。

我们先是捕捉到了环境中的一些线索,比如表情、声音或者其他细节;然后,你过往的知识和记忆迅速出现在了无意识中,大脑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扫描搜索,再与你当下的情绪状态结合,在“匹配游戏”中找到了最好的匹配,进而产生想法或者决策。

相关性不等于因果关系。记得刚开始学统计时老师就举过一个例子:研究表明,每场火灾中出动的消防车越多,伤亡人数就越高。所以我们只要少派消防车就能避免伤亡啦。当然不是,更多消防车意味着更严重的火灾,因此往往造成更严重的伤亡。之前那个可笑的结论当然没人会相信,但如果同样的逻辑改头换面,往往就能欺骗到很多人,例如:“研究表明,经常食用绿色有机食物的群体平均寿命显着高于食用转基因食物的群体。”看起来这个统计结果用来表明转基因的危害简直再恰当不过,然而被忽略的事实是,购买价格较为昂贵的绿色有机食品的群体往往收入更高,因此具备更好的生活及医疗条件。就算是加上这一限定,规定对比样本人均收入大致相同,也难以得出“绿色食品比转基因更好”这一结论:肯花钱购买绿色食物的群体更加注重养生,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定期体检率较高,这些都可能是影响结论的因素。因此在学术论文中,通常会说“A与B显着相关”,而不是给出二者有因果关系这样武断的结论。然而到了媒体报导,往往就变成了:最新研究表明,A会导致B之后再转到社交媒体,就会变成:震惊!美科学家重大发现:千万不要吃A!块扩散给你的家人,

继续阅读!

我认为人类的直觉其实就是大数据的一种体现,人类通过之前的生活经历(训练过程),在遇见一件新的事情时,就会把很多经历关联起来,得到你所说的直觉。如果你觉得你的结果不如人意,那么最好的解释便是生活经验太少(数据量太小)。想要让直觉变得更准确,便是针对你想要加强的方向去训练。想要更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就应该多去接触不同类型的人,多思考他们的态度、情绪,其实你不必过多去考虑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而是多留意接触过程中他们表达的各种信息(例如说话、表情、动作),当你能够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汇聚在一起的时候,你便可以在下一次碰到陌生人之后,在最短的时间提取他的各种信息,从而了解他的性格、喜好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了。其实我是想提问的时候发现了你的问题,顺便在这里发表一下观点。我的问题是,人的直觉其实就是大数据技术的一种应用,如果你也认同,有没有什么对机器加强预测能力的信息技术可以类似的用在人身上,或许这会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直觉判断与科学判断其实并不冲突。对于许多经过长时间科学训练的人,就很容易通过直觉来判断一个实验该怎么设计,某个实验设计靠谱不靠谱,某个理论模型可靠不可靠,某个网络谣言可信度又有多高。科学家们也是要靠直觉来做判断的。

“直觉”说起来有点“玄”:有时候可以用自己的“心”(也就是直觉)去感应对方的态度,当然,用“心”感应到了之后,最好向对方求证,对方可能会:完全承认或者否认,部份承认或者否认,顾左右而言他,对方的回应到底是不是其真实意思以及对方避而不谈的那些意思,还是得靠自己去感悟。至于直觉能力,我想每个人都天生具备,只不过有的人这种能力始终很强,有的人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心灵蒙尘,直觉能力减弱,需要通过静心训练来恢复、加强,静心训练为的是排除杂念和多余信息的干扰,直接链接事物的本质。

前面我们详细解析了直觉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每个人都有灵体,灵体在无形界,肉体在有形界,由于灵体和肉体无法直接沟通,当灵体把信息告诉肉体的时候,肉体就产生了直觉。直觉,就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