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不断转化为恨,但爱的来源多数不是靠自己产生,而是需要别人给予。
给予别人爱也是产生爱的方法之一,并不是给予减少爱。
武侠小说里追求的‘无情’的境界不是冷漠也不是恨,而是一种束缚住爱同时也束缚了恨的方法。
恨的力量虽然足够强大,但由于它的不可控性,往往不利于凭借它达成目的,它只会带人走向毁灭。
同量的爱没有恨剧烈,却会一直支持着你,不断给你比起恨来微不足道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阻止了无数次的毁灭。
恨是因为你需要的爱得不到满足!
你原本爱一个明星,但很快发现丫的根本对粉丝当做猪狗,于是恨意滔天。
你原本爱一个女孩,发现她清纯的外表下是一个绿茶婊,在耍弄了你无数次,弄到无数次钱后,发现她的情况,难道不恨?
对于根本没有爱,不在乎的人,根本恨不起来。
被夺走江山的恨,也就必然随着秘境居民,逐渐遗忘了地球到底是何等的富饶美丽,而觉得,还是我自家的好啊。
那么,他们也许还会觉得,自己家简直好像世外桃源一样,不必参与人间的各种乱子,获得多么幸福啊。
也就是说,隔代的情感投影是不可能的,除非有自我情感在里面。
仇恨是一种对过去经历中的被剥夺、被迫害、被攻击不能释怀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是对过去创伤经历的一种强烈而持久的情感。
继续阅读!
不像愤怒是一种对正在发生的情景的直接反应。仇恨更持久,愤怒更浓烈,二者都可以导致攻击行为。
仇恨产生基本上有两个条件,有过被剥夺和攻击的痛苦体验。
有点像受过枪伤而且子弹并未取出的人,每逢阴雨天便会一次次体验到剧烈的疼痛,每次疼痛发生时便对当初那个对他扣动扳机的人痛恨的咬牙切齿。
失去如画江山,第一代逃亡秘境的皇族,记忆起自己当时是如何鱼肉百姓,如何享用美人,如何吃喝玩乐,那该是何等的惆怅仇恨。
痛苦体验的起源以及强度由两种因素所影响,一方面是创伤事件的现实基础,包括环境,应激等具体事件,另一方面则依赖于个体的主观感受,不同的个体对于相同的外部事件产生的痛苦体验可能完全不同,甚至相反,比如冬泳对有些人来说是享受,对另外一些人来说就是纯粹的受虐。
仇恨的个体必须要有投射防御机制的使用,也就是必须找到某个外部的客体做为仇恨投注的对象。
在仇恨对象的选择上,同样的创伤事件发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会选择不同的客体去仇恨。
隋唐演义中有一个非常戏剧化的情节,力大无穷的李元霸长期受虐于打雷的声音,终于在某个忍无可忍的一天,他选择攻击他仇恨的对象,天上的某个迫害者比如雷神,于是将手中大锤往天上一扔,结果却砸死了自己。
举这个例子为了说明仇恨对象的选择是因人而异的,因为事后李元霸众多英明神武的哥哥并未把各种兵器往天上扔,找雷神复仇,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弟弟是被自己的IQ杀死的。
当创伤发生时人们在寻找仇恨对象时可谓费劲心机,世间万物皆可用来仇恨,在仇恨对象的选择上,人类甚至可以恨一些抽象的概念,如命运、时间、一种学说或者理论,甚至一个词语、一句话。
当无法寻找到一个来自外界的仇恨对象时,人可能会开始仇恨自己。
在这个故事里,好像秘境人别无选择,仇恨地球主世界人类就好。
但问题很难以想象。
中华之国,历来有个立国基础,就是改朝换代跟吃块糖一样简简单单。
那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