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6章 发展基调(2 / 3)

棉暂定为每斤千五百文,且明年继续收购,有多少要多少。

听到皇帝开出的价格,王应麟和刘辰翁等人皆惊,当下一亩上等良田可以产四石稻米,中等田也就是两石左右。而当下每石稻米的价格在十二贯上下,平均收入在二十贯上下,当然这是税前收入。而棉花按照陛下定的价格,一亩地的收入就能达到三十贯左右,且种植棉花水土相对要求不高,对于种植户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陛下,以如此价钱收购,会不会操之过急?”王德作为内府大管家,当然要关心开支问题,按照当下的产量,内府就要花三百万贯收棉花,而如何使用却还是未知,他不禁担心的问道。

“推广种植棉花肯定要先吃些亏的,而今朝廷财政困难,咱们就先承担下来吧!”赵昺言道。

“陛下……内府开支甚多,且朝廷年年借支,拖欠的款项又不能按时归还,日久内府也难以为继啊!”王德哭丧着脸道。

“咳……陛下,要不暂缓推广棉花的种植?”王应麟老脸一红,他也觉得不好意思,这么多年来朝廷一直无法实施收支平衡,旦有事情就要朝皇帝借钱,可是从来没有积极归还过。而今陛下又在替朝廷亏钱做事,让他颇觉难堪,干咳一声道。

“棉花种植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当下百姓和有些朝臣不理解其中的意义。但是做事情要从长远看,打仗我们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管民同样不要在乎一时的利益,朕吃点亏不算什么!”赵昺摆摆手笑道。

“陛下目光远大,非是我等所能及也!”谢枋得言道。

“是啊,陛下行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实为我辈楷模!”刘辰翁也施礼道。

“呵呵,你们勿要吹捧朕了,这些钱花的也让朕心疼啊!”赵昺摆手苦笑道,“棉花可以纺线织布,棉籽可以榨油,而随着播种面积的推广,产量的提高,价格也会逐渐下降。那么我们的百姓可以棉花做成棉被、棉服御寒,将士们也能免于挨冻,而让百姓人人有衣穿的同时,也可节约部分军费,于国于民都是有利的。”

“此外,棉花要纺成线、织成布皆需要大量的劳力。如此可将流民召入作坊做工,乡妇也可利用农闲织布补贴家用,虽不至于让百姓因此致富,却也能让百姓收入提高,得以温饱。”赵昺言道,“同时,我们可以因势利导,在新收的地广之地大力推广棉花种植,那样既可以吸引江南百姓向两淮地区有序迁移,解决移民的难题。而当有利可图时,大量的商贾也会在产区建立织厂,贩运布匹,使得贫困地区财赋收入增加,使朝廷的负担减轻。”

“嗯,陛下所言有理。”王应麟道,“现在两淮地区地广人稀,大量土地闲置,正可在两淮推广。臣以为可将棉布作为赋税缴纳,如此可以吸引江南百姓和客家向两淮流动,同时减轻内府的困难!”

“好,但此时尚需详议,不可操之过急!”赵昺言道,“两淮地区的公田和皇庄可以先行大面积试种,做出成品后试销,朝廷再出台相应政策予以鼓励,因势利导百姓种植,切不可操之过急!”

“呵呵,是臣性急了!”王应麟尬笑道。

“而今百姓和商贾对于新生事物都会存有疑虑,强制推行会适得其反,而若是棉花大量生产出来,加工能力不足,囤积在仓廪之中,占用了大量的银钱,就是朕也吃不消。那时必然会导致棉花价格降低,百姓无利可图,必然会弃种,且使得商贾破产,彼时的损失会更大!”赵昺分析道。

“陛下所言正是,臣还担心陛下气盛,一力强令大行推广,如此臣等也安心了!”刘辰翁讪笑道。

“小民贪利,当棉花种植能够获利后,他们必然会入局,那时便不需朝廷下令,也会追随的。”谢枋得言道。

“叠山先生所言不虚,所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