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制作竹纸(2 / 4)

河里去泡吗?还省事点儿。”

毛苗把砍好的长短一致的嫩竹归置到一个地方放好,还用了从布坊里换回来的防水油布给盖在竹枝表面,忙活完了才在地上慢慢写到,“据书上说要泡一百多天,泡到竹皮与内里脱层的程度。

不能直接在河里泡,一是会污染水源,二是河面太宽、河水太深不好圈定泡竹枝的范围。

风雨袭来的第二天,你很有可能就找不到你泡得好好的竹子影儿,它们随着风雨远行,最后不知道漂到哪个河道里去了。

但是挖一个专门泡竹枝的坑就不一样了,它们被圈定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我能时时刻刻观测到竹枝的变化。”

一口气写太多字,毛苗手腕有点酸,放下手里写字的竹枝,转动腕关节,放松手部肌肉。

毛苗活动手腕的间隙佘傒又提出问题,“泡好的竹子又怎么处理?”

毛苗手腕活动几分钟后,手舒服多了,再拿起竹枝继续写到,“然后把泡好的竹子从池塘里取出来,找一根大木棒,越结实的那种越好,用大木棒用力敲打泡囊的竹枝,敲出来的白穰就是制纸的竹穰。

敲打完成后在水里淘洗,清洗去除表层的青皮与粗壳,这就算是制纸的第一步‘杀青’完成了。”

人类的生命如此短暂,他们却愿意花掉生命里如此宝贵的时间来制作一张小小的纸,“第一步的等待时间未免也太漫长了吧,一百天对于你们人类来说一年都过去了三分之一。”

假如说,人如果能活到90岁,一年365天来算,从出生到死亡这个人可以活天,一共拥有328.5个百天。

减去幼年和老年时期,大概还有两百多个百天的时间可以从事在制纸工艺的劳动上。

想想也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的确是,传统的纸张的制作工艺不仅工序繁琐而且耗费长久的时间。”毛苗也觉得费时费力,但站在传承技艺的角度,又觉得浪费的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纸被创造出的那一刻意义非凡。

佘傒不理解,但大为震撼,“那后面还有什么步骤吗?”

“当然有,想要制出一张纸,大大小小的工序加起来有72道之多。”制纸可不是一件简单的小事,毛苗看过书上的描述就已经感觉到很复杂。

“那你说说第二步吧。”是佘傒小看了制纸工艺的繁琐。

毛苗坐在石凳上,四处张望,看看有没有适合挖池塘的位置,“第二步就是往淘洗出来的竹穰加入调制成乳液的石灰水,石灰要用精品石灰,搅拌均匀后倒入大煌桶中煮制八天八夜。”

“那不是还得有人一直守在大煌桶前面看火?”佘傒怀疑制纸人的计时单位是不是和人类普通群众的不一样,怎么每一个步骤需要的时间都不少。

毛苗目测到一个适合的位置,“当然啦,你还得控制火候,火太大水烧干了可就做不成竹纸咯。”在地上写完字后起身去了那个位置勘测。

“这一步做完该是可以成纸了吧。”佘傒还没动手做纸,光是听毛苗说就觉得很累。

毛苗走了一半,停下来写字,“不是哦,这第二步,等着我们的还多着呢。从大煌桶里出来竹穰成了竹麻,加入柴灰水放入锅中蒸熟。

蒸熟后还有一个浸淋草木灰水的步骤,反复淋草木灰水也需要十几天的时间。”写完毛苗又往前走,去到她看好的地儿。

真的好繁琐,佘傒表示‘听’累了,“不知道他们做纸的人感觉如何,反正我这个旁观者听起来都累得不行,你这一步做完竹麻都成竹泥浆了,总该可以用来做纸了吧。

毛苗走到了她目测可以挖池塘的地儿,脚踩在地上蹦了几下感受泥土的软硬程度,不是很软,挖了坑不用做加固处理,四周的土也不容易塌陷。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