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每天最早来到门市房帮忙的人,就像一块革命的砖头,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虽说每天忙的团团转,但她却变得越来越开朗,脸上总是挂着笑容。
徐梦瑶点点头,也为缓解了炸串店的压力松了口气。看向正在小卖部忙碌的姥爷和姥姥,只见姥爷正笑眯眯地给孩子们分发爆米花,姥姥则在一旁整理着货架,两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姥爷,您是不是偷偷喝酒了?怎么看着这么高兴呢?”徐梦瑶打趣道。
姥爷哈哈一笑,说:“这日子,比喝酒还让人上头!以前种地累死累活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坐在店里就能赚钱,一家人都在跟前,这感觉,比啥都强!”
姥姥在一旁附和道:“是啊,这都是托了娟子的福,咱们家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这时,大舅家的小龙和小舅家的两个孩子也放学归来,他们兴奋地跑进自己爷爷和爸爸的店里,七手八脚地帮忙起来。整个门市房充满了欢声笑语,一家人因为这些小店的经营变得更加团结和谐。
每天晚上,徐梦瑶都会带着大姐和晓梅围坐在一起,认真地核算着一天的账目。晓梅每次都能迅速准确地把账目清晰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晓梅,你真是太棒了,以后你就负责管理我们的财务吧。”徐梦瑶笑着说道。
晓梅羞涩地说:“都行,你放心,我会继续努力的。”
黄文荣算着账单头也不抬的说:“幸亏还有一间店面没开,不然每天算账的时间都要比我做功课的时间还久哦。”
黄父每天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再也没有抱怨过路程辛苦。每天回来就把摩托车擦得锃亮,有时会从矿区带着黄奶过来,看看孙女和亲家吃顿饭;有时下班早也会带着黄母出去兜风;休班的时候,还要骑着摩托车带着小舅去彭城补货。
姥姥常常打趣道:“你家这摩托车可没白买,出大力了。”
穿书八零,赚钱躺平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