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堪舆,盗墓,鬼声(2 / 3)

深山密窟 丑芜 1540 字 3个月前

“舅舅,古墓在哪儿?”

“就在这儿。”

“啊?”

罗汉雄左顾右盼,农田,小溪……普普通通的地面,哪有古墓的影子?

“嘿嘿,汉雄,那座小山,名叫元宝山,你看形状象不象个元宝?山前地势平缓,正是造墓的绝佳之所,人们常说的选墓址要‘前朝后靠左右抱’,那只是概论,后有靠山,不假,可是山也有好多种,童山、断山、石山、过山、独山、破山、侧山、陡山……都是不能葬的,讲究多着呢,元宝山圆绵厚朴,古人若不选此作贵族人家之墓,那才是奇怪。”

“我……岑,舅舅,你是瞎猜呀。”

“哼,我问你,为什么古墓都是被盗后才被发现?考古学家们为什么总落在盗墓贼的后面?”

罗汉雄答不上来。

对啊,古墓,总是先被盗,然后考古学家才知晓了。

岳益发狡黠地一笑,面露得色,“因为考古学家不精通堪舆之道!古人埋葬先人,讲究的就是风水——阴阳、穴风、顺逆、生克,处处都要奥妙,男女不同,草木不同,生伤不同,山水不同……考古学家们对此一知半解,只靠着所谓的走访查询,追踪寻迹,不落在盗墓贼的后边,才是奇怪。”

哦!

恍然大悟。

没错,盗墓贼都是风水学家,他们的思维和古人是相同的,风水在,古墓在,只有按照古人的风水理论去寻找古墓才是正道。

继续阅读!

岳益发在元宝山前用脚步勘量。

左右前后,各转数遍。

用柴刀砍一根长杆,丈量。

“头不来,面不开,白虎割脚,水口有关……”他嘴里嘀嘀咕咕的话晦涩难懂。

但是罗汉雄是个脑子极聪明的人,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记忆力惊人,过目不忘,入耳成诵,舅舅搞的这些“堪舆之道”,很快就理解七大八。

“舅舅,下一个关口在这儿吧?”

岳益发大惊,“你小子……也会这套?”

“不是,刚刚跟您学的。”

“好小子,天才。”岳益发伸大姆指夸赞,“我注意这座小山好久了,暗中一直做准备,这活儿稍有差池便差之千里,最考较精细功夫,你有这本事,太棒了。”

山根下一块平整的油菜地,岳益发划了三个勘察点。

“来,汉雄,用鸭子铲往下砸。”

鸭子铲,也叫洛阳铲,盗墓专用工具,20公分长,半筒形,直径8公分,小巧锋利,是当年河南盗墓贼李鸭子发明的,装上木柄往地里戳,很快就能戳进一丈多深,并且一点点把地层里的泥土带出来。

盗墓者根据带上来的泥土,分析判断有无古墓。

“嘿,吭,嘿,吭,”

纯力气活,一会功夫两臂累得酸痛。

荒郊野外,天色将晚,远近不见人影,两个人轮流用鸭子铲向下挖掘,一铲接着一铲,进境很快。

表面上的土壤是熟土,农民耕作千年形成的细碎有机质,松软色深,再往下是生土,紧实色淡,再往下有时遇到沙质或是含水层。

“白膏泥,白膏泥,”

岳益发忽然惊叫起来,眼珠子瞪得像鸡蛋大。

铲子里带出地面的泥土,出现了一块细腻无比,像石膏样的白泥,岳益发把这块泥抠起来,欣喜若狂,放在手心里细细揉捏,用鼻子嗅。

“汉雄,你看,白膏泥出来了,就是这儿。”

白膏泥是古代墓葬用来封填的人工合成细泥,相当于现代建筑的“防水层”,挖到白膏泥,基本上就意味着找到了古墓。

天色完全黑下来了。月亮尚未升起,天地间一片模糊,几步之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