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东县城外熙熙攘攘。
县城临着海边,城外就是码头,岸边停满了船,远处的号子声浑厚嘹亮。
这里比青阳县城热闹多了。
城门口。
镖局队长把所有人喊到一块,“大家听好,镖队两个时辰后回程,要回青阳县的提早到城门口等着,过时不候。”
从青阳县过来,车队走了一个半时辰,跟车的百姓顶着日头一路走下来,早就疲惫不堪,十几个人里头只有五人表示跟着一块回去。
其他人稀稀拉拉离开,队长对上崔景文,客气了几分:“待会你们要回去吗?”
“回去的。”
“行。” 队长指向码头旁的茶摊,“你们要是回来早了,就去茶摊坐一会儿,我们车队回程前也会在那补充草料,到时候能碰上。”
崔景文客气的道了谢。
临东县大部分是货船,也有很多出海归来的渔船,鱼获要趁着新鲜才能卖出高价,所以码头旁有很多摆摊的商贩。
“我们去那边看看。”
林氏小心躲着脚下的泥水坑,有一瞬间像是回到了前世的海鲜市场,同样的鱼腥味,但这里更泥泞。
“娘娘娘!螃蟹!二十文一篓!” 崔景文像进了大观园,“这也太便宜了吧。”
螃蟹装在竹篓里,一篓子差不多十斤。
前世一斤螃蟹要几十块,这里二十文一大篓,确实便宜,像白捡一样。
“娘,咱们买一篓吧。” 说完崔景文又猛然瞪大眼睛,“那还有生蚝,更便宜,十文钱两筐。”
“皮皮虾也便宜...”
崔景文看什么都想买。
林氏懒得理他,视线一转,看到了几步外摊位上,正是这次要找的裙带菜。
摊子上没有别的,只有两大筐裙带菜。
“大伯,这绿叶子是什么?” 她不知道裙带菜在古代叫什么。
摊主年纪和崔老汉相当,常年打渔,皮肤晒得黢黑发亮:“这是海芥菜。”
林氏看了看筐里的裙带菜,嫩绿的颜色很新鲜。
“好久没吃新鲜菜了,看见绿油油的菜还挺想吃。” 林氏随口问道,“这菜怎么卖?”
“就照一文钱两斤吧。” 摊主老伯抬手挥赶苍蝇,“你应该不是我们临东县人,老汉我也不诓你,我们这没啥人吃海芥菜,一文钱两斤,我挣个腿脚钱。”
“没事,我就当尝个新鲜。”
听到她确定要买,摊主老伯拿了根草绳,海芥菜滑不丢手,需要用草绳捆住:“你要几斤?”
林氏微笑:“要这一筐。”
老伯手一抖,草绳掉到地上:“一筐?这一筐可是有三十斤。”
“三十斤就是十五文钱。” 林氏数出铜板,“您收好。”
老伯揉了揉眼睛,确定不是幻觉,竟然有人要买三十斤海芥菜。
林氏也觉得三十斤太多了,但两县之间相距太远,加上来回车费和人力,一次买几斤有点亏。
老伯连筐子一块送给了林氏,这时崔景文也扫荡回来,左手拎了一篓螃蟹,而右手拎着两节竹筒。
林氏疑惑问道:“这是?”
崔景文得意道:“生蚝壳太沉了,我多给了五文钱,让摊主把生蚝肉取出来,这样就不沉了。”
竹筒里装的就是取出来的生蚝肉。
他简直太机智了。
林氏扯了扯嘴角,不想打击他。
最后两人交换了手中的东西,崔景文搬着竹筐,林氏拎着螃蟹和竹筒,往茶摊走去。
这章字数不够,打个欠条,忙完这几天,一定补齐!
穿越农门,全家团聚闯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