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离校进工厂,利益之下见人性 心生膨胀工作辞,心生堕溺巨债生 高三刚开学的时候,我仿佛又回到了过去那种孤僻冷漠的状态之中。现在的我变得异常烦躁,哪怕只是有人跟我多说一句话,都会让我感到无比厌烦。无论是教室、画室还是校医室,这些地方我都不再踏足一步,而是整日沉迷于网吧之中。 或许是担心我会重蹈大姑的覆辙,父母对于我如此放纵的行为并没有过多的责备,反而还常常来到网吧接我放学。眼看着我一直保持这样浑浑噩噩的状态,父母开始绞尽脑汁想要为我寻找一条出路。 这一天,父亲像往常一样来网吧接我回家。在回家的路上,父亲突然对我说道: “儿子啊,你有没有想过要去工作呢?比如说一汽大众,就是那种学校直接分配工作的单位?” 听到父亲的话,我表现得非常淡漠,随口回应着:“随便吧!什么学校分配?进去能干些啥呀?” “具体情况我也不是很清楚,你回去问问你妈妈吧,她知道得比较详细。”父亲接着说道。 回到家后,我立刻向母亲询问起了这件事情。然而,母亲却流露出十分担忧的神情,说道: “你去了之后能不能认真工作啊?” 面对母亲的质疑,我有些无奈地回应道:“妈,您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呢?”然后便是一阵沉默,整个房间里只剩下时钟滴答作响的声音。 母亲边叹气边说:“哎!你爸战友的父亲,在一所大专学校做顾问校长,通过学校能往一汽大众办工作,还能给个大专学历。我打听了那里边一个月挣得挺多的,还能转正。我现在就担心你能不能好好上班,再者说进工厂打工也没那么容易。你说你现在也不好好上学,高考能考啥样都不用寻思。” 我一脸淡漠无所谓的表示:“那就去上班吧,反正学校我也不喜欢,周老师也说了,我现在过的就是大学生活,对于大学我已经没啥念想了,还是上班适合我。!” 就这样,经过漫长而又焦急的两个多月等待后,高中生涯只剩下最后一个学期时,我离开了校园,踏入了一汽大众焊装车间的大门。 然而,现实却给了我当头一棒。原来,在一汽大众的车间里存在着三种不同身份的工人——如同亲生母亲般呵护的正式工、犹如后妈般对待的临时工,以及像我这种无依无靠的派遣工。 我们这些派遣工拿着微薄的薪水,却要承担着最不尽如人意的工作。这种错误的信息差异,不知让多少和我一样的人陷入了困境。 在车间工作期间,我结识了一个绰号“龙哥”的男人,在外还经营着一家人力资源公司,主要就是帮助别人办工作。 平日里,龙哥时常邀请我一起吃饭;但凡他筹划任何活动,也必定会将我带上。甚至,他还会领我涉足某些高档消费场所。随着交往日深,我对这位龙哥愈发尊崇与信赖。 得益于龙哥的提携,我很快跻身“人力资源圈子”的核心。在此过程中,我逐渐洞悉了所谓的“卖人”、“贴皮”、“杀熟”以及“挖上线”、“撬下线”等手段。众人皆因利益而聚拢一堂,又因利益分崩离析。 彼时,“一汽大众”的经济效益极佳,成为众多人心驰神往之所在。许多第三方工厂在自家厂名前方冠以“一汽”或“大众”二字。不明就里者往往误以为这些工厂就是“一汽大众”旗下产业,但实际上两者毫无关联。 利用当时的信息差,为那些想进汽车厂上班的人安置工作,当然这中间的酬劳是不菲的。 那一年我20岁,并没有因为我年轻没人信任我,反而因为年轻信任我的人很多。 看着每天装满挎包的钱,想着在工厂一个月累死累活两千多块钱的工资,和每天上班都眼红找事的领导。 车间工作一年的我毅然决然的辞职了。因为辞职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