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征程一路向洋(十九)~沿黄河站环海科考A(1 / 3)

潜龙率领的中国北极科考队平安顺利地来到了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新奥尔松中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后,受到了站内科技工作者们的热情招待。

北极黄河站是一个永久性的科学考察站。它于二十一世纪早期的2004年7月28日就已经正式建成并投入了使用,黄河站的建立为中国在北极地区提供了一个永久性的科研平台,它支持多个学科的长期研究,包括空间物理学、气象学、冰川学和海洋生态学等。

科考队员们一踏入黄河站后,便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浓厚温暖与惬意的安心。这里的一切设施虽然简洁,但却处处彰显着人类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每一块砖石、每一道墙壁都承载着无数前辈们在极地探索的艰辛与梦想。

科考队员们在经过长达数月的海上漂泊与连续高强度的科考作业后,队员们早已疲惫不堪,身心俱疲。因而,抵达黄河站后,潜龙和科考队领导班子一致决定进行三天短暂的休息。三天时间休息进行体能调整对他们来说,真是一场久旱及时雨,珍贵无比,经过近三个月的海上漫长难辛的野外科考,历经无数次海风吹阳光哂暴雨洗礼后的队员们都变得有些瘦黑了。

在这三天里,黄河站内沉浸在一片宁静祥和温暖的氛围中。科考队员们或是在温暖的宿舍中倒头大睡,补充着缺失的睡眠;或是在站内的医务室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与调养,确保身体机能能尽快恢复到最佳状态;亦或是三五成群地围坐在餐厅中,分享着彼此在旅途中的趣事与感悟,舒缓着紧绷已久的神经。

炊事班的厨师们更是使出浑身解数,为队员们准备着丰盛可口的饭菜,一顿顿热腾腾的美食下肚,更给队员们注入了新的能量,让他们逐渐恢复着旺盛的活力与昂扬向上的工作激情。

短暂的休息并非是为了停滞不前,而是为了恢复体能积蓄力量去更好地全身心投入未来辛劳的科考工作,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八月就这样悄悄的来到了北极,来到了中国北极黄河科考站,极昼现象也常常在夏季中展现出其奇妙幻美的容颜来。

不知不觉,三天的休整时间转瞬即逝,新的一天又辉耀着北极的冰川大海雪原。

由于夏季气温渐渐回升,一些朝阳区域的冰川厚雪也已开始渐渐融化了,融化的冰川水和雪水在四处流淌,…

科考队员们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坚定的光芒,他们深知,使命在肩,不容懈怠。

第四天一早,科考队长潜龙又带领着专业的科考队骨干人员迅速整装待发,开启了环周边海洋环境及冰川的考察之旅。

中国独立自主设计制造生产的“精卫六号”智能深海耐压抗寒破冰潜航艇成为他们征服极地海洋的得力助手。

第四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无拘无束地透过厚厚的云层洒在冰面上时,“精卫六号”智能深海潜航艇已静静地停靠在黄河站附近的海域,等待着队员们的登船出发。队员们身着白色AI智能防寒抗热恒温一体化极地野外作业服,这套极地科考服是中国海洋科学家仿生科技的集大成创新科技产品,融汇了南北两极陆地与海中耐寒生物的生理调温系统原理而发明设计制造出来的,能够依据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调整人体全身的舒适温度,也就是外界气温低时,会调整人体最佳合适气温抵御寒冷防人体失温;在外界头戴智能多功能安全防护头盔,步伐坚定地踏上甲板,眼神中充满着对未知北极水下世界的渴望与探索的决心。

潜龙带领着三十八名科考队员及七十六个智能深潜机器人和一些便携的专业海洋科考设备仪器依序进入到潜航艇中。不一会,随着一声低沉的轰鸣声,“精卫六号”缓缓下潜,潜入到这片神秘莫测而广袤凉寒的北极海洋中。

艇舱内,各种高科技仪器设备闪烁着指示灯,科考队员们迅速进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