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洛神珠(1)(1 / 3)

“我们当时并不懂得,做正宗的顶级抹茶,必须用石质小茶磨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石磨不容易导热,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研磨温度恒定,也不懂得开空调控制研磨车间的温度的意义。我们家制茶厂的厂长,谋生手段主要是靠会表现,他和我爷爷说,他觉得总开中央空调,太浪费电,就给关了,还给我爷爷算一个月能省多少万的电费。我爷爷也觉得他会给厂子省钱!往后,在完成抹茶生产后,改做绿茶、红茶、乌龙茶,以及生产瓶装茶饮料时,只要天气不热,都会任由他关。第一次错误的另一半,则是我爷爷亲自犯的。他从朋友那听说,国内新出一款抹茶打粉机,就带了原料去试,打出抹茶后,即使用专门验收抹茶的激光粒度分析仪对抹茶细度进行检测,得出的结论也是抹茶的细度分布区间符合验收标准。于是,大量采购新型打粉机,取代小茶磨进行抹茶生产。

“不料,抹茶出口到日本后,那边验收员的嗅觉和味觉比狗还灵,远超常人,说品质不合格,全部拒收,叫我们家损失了不少钱。我爷爷派人去日本腐化了那位验收员,才知道是高温影响了抹茶品质。这么一说,我爷爷就知道了,是金属机械高速运转产生的高温,关空调,没有冷空气制冷,加剧了这情况。合同上是早就写明了,特级抹茶不单看细度,还要进行感官评价。假如,小林先生还在,以他的细致,应该不会出这事。关键是他不在了,我爷爷作为老板同意和决定的事,没有员工敢或愿意出头反对,所以,遭受了损失!我们家吸取了那次教训,从此只用石质小茶磨。”

“又过了两年,我爷爷看《乡村爱情》里的小蒙家做豆腐都用电动机带动石磨了!心想,用电动机带动小茶磨,接触抹茶的还是石质的小茶磨,照旧用中央空调制冷,再增加制冷量和风循环,不就没问题了!都什么年代了?不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嘛!就也跟着学!我们家制茶厂做抹茶的前道工序:采茶、蒸青、冷却、烘干、梗叶分离、焙烤,以及最后的包装、入库、发货,用到的所有人工加起来,都不如碾茶房用到的人多。就是一排排工人,用小茶磨很低效地研磨烘焙好的茶叶,显得非常落伍。改用电力代替人力,的确能省很多用工成本。结果,出口到日本,又被退货了!还被罚了更重的违约金,罚得我家差点倾家荡产。再问那位验收员原因,人家却不肯说了。”

“我爷爷那时教导我说:如果有问题你绞尽脑汁都解决不了或想不通,那么,问题的答案,必在另一个维度或者你没注意的层次上,需要承认你自己不行,重用在这一方面比你强的人。为什么无论机器怎么做面,都不如手擀面好吃?无论烘箱怎么烘烤菜干,味道也都不如太阳晒干的?豆浆、豆腐、植物油、酱油、醋等等几乎所有东西,也都是古法手工做出来的最好?那都是有道理的。”

“正巧,那时咱们国家刚培养出了抹茶专业的人才,我爷爷非常不厚道,给一锅端了。他对人才一向舍得,给出的工资加福利是同行的三倍,还历来讲究根据员工的贡献给予其丰厚的奖励。只要你做出了重大贡献,永远不要担心他小气,不舍得按早先的许诺重奖你。没多久,动力十足的那几位研究生,就总结出了一大堆机密的工艺参数。先是细微到小茶磨多少转到多少转变化的回旋速度,产生的抹茶颗粒的正态分布曲线是怎样的,每个小区间的抹茶颗粒的细胞壁在显微镜下观察,被破坏到何等程度,理论上能释放多少呈色、呈香、呈味物质。后来,是总结出抹茶颗粒在微观上要呈现什么样的撕裂状态,风味最佳,悬浮在茶水中也最稳定。那是通过显微镜和口感,研究研磨工艺的力道美学,一点点纠正研磨工人的研磨技巧,逐渐引导工人企及力道美学的巅峰。

“在古代,任何不起眼的行业,包括做最普通的油条、馒头、包子,一座城里永远只有一家做得最好吃!那都是无数细节成就的!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