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刘积仁履新(2 / 4)

。此次下派指导员结束后的工作安排情况,自己也曾到春湖新区跟他单独聊了半个钟头。他记得刘积仁并没有对安排本身发表什么议论,也没有给出如何抉择的结论,只是让他遵从内心的想法。他说道:“小陆,你现在面对这个情况,自己心里要有两手准备:一是继续在建设系统干下去,将面临怎样的形势,自己要有一个大致预判,能否接受?一是你岳父如果把你调离建设系统,利弊分析好。你呢,也不要太多顾虑专业对口的因素,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专业能力重要但学习能力更重要。儒家讲‘君子不器’,就是不要太局限自己。当然从长期来看,前途命运还是应该把握在自己手里,你岳父过几年总是要退的,不可能一直罩着你。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有句话叫做‘其止其往,皆在我而不在人也。’这句话本义是阐明一个人做学问的积累全靠自己。但是也不妨这么理解,在人生的‘止’与‘往’这样的重大选择上自己必须把握好啊!”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刘积仁的一番话语重心长,陆自明体会他还是倾向于自己离开建设系统,换个环境发展。确实,当时的形势下,其实这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谁知道情势会如此急遽变化,地覆天翻呢?还是庆幸自己当初的坚持,刘跟自己的每次谈心谈话他都铭记于心,时时咀嚼回味,实在是意味深长。心情难以平复,遂抽出宣纸一张,提笔饱蘸浓墨,书下伟人的《浪淘沙.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渔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刘积仁投入到新岗位繁忙紧张的工作中去。市建设局的一把手责任重大,既是城乡规划的设计者,又是城乡建设的主力军,同时还是城市管理的大管家,涉及条线多、任务重、地位高。市里的各种各样的会议经常都有关联,都必须参加,还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事务性工作繁芜复杂。每天光是应付各种会议、调研就已经时间不够用,还有多少具体的事务性工作需要他决策拍板,因此,饶是精力充沛也累得身心俱疲。

来建设局上班的第三天,张如生到刘积仁办公室专题汇报建设系统的干部队伍情况。汇报毕,刘积仁专门单独问了陆自明的有关情况。虽然听陆自明自己讲过,但跟张如生了解是正式的官方渠道,意味完全不一样。张如生知道刘积仁和陆自明的关系非同寻常,当年把陆自明借调过来还是刘积仁跟自己推荐的。因此,原原本本把陆自明这几年的工作情况,以及造成这个现状的来龙去脉做了详细汇报。刘积仁听完,说道:“如生,这个事情呢很清楚,潘局长当时为什么坚持这样的安排,出于什么考虑,大家也是心知肚明的。斯人已逝,咱们就不多做评价了。但是,这个安排合理不合理呢?你刚才也说了,明显不合理嘛!不能这样对待一位优秀的年轻干部!这样的安排对党的事业完全是不负责任,对干部本人也是极其不负责任么!这个情况必须纠正过来。你刚才也说了,像小陆这种踏实肯干的年轻同志应该调进局机关来,我完全赞同。你抓紧去把这个事情走个程序,下一次党委会把这个议题列进去!”

“刘局,这太好了!这样总算能给优秀的年轻同志一个交代,也不至于寒了其他干部的心呐!”张如生顺势拍了两句彩虹屁,顿一顿又道:“不过,这个事是不是要跟其他领导,特别是李书记先通个气呢?毕竟政治处这块现在是他分管的。”

张如生的顾虑不无来由,现在建设局党政分设就会带来这种不便。如果是之前,一把手发话,照办就是了。现在刘积仁虽然是一把手,但党委书记不是他,局党委会要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