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朱小龙的阴毒(2 / 4)

见得多了,她也会经常反思这种文化的根源。人么,是社会性动物,不可能没有社交。但是中国的社交以酒为纽带,劝酒、灌酒成为酒场上的常态,没人喝醉感觉不尽兴,以把人喝倒为乐。每年喝死、喝伤,酒后发生的事故层出不穷,这种畸形的文化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有时候看着酒桌上一群人,喝着一千多元一瓶53度的高档白酒,明明各自的胃在抗议、翻江倒海,有想吐的感觉,但还得坚持,还得继续喝,还在相互劝,她都会有种奇异的感觉:大家笑脸相迎地相互伤害,不肯停手,手执的不是酒杯,而是杀人的刀。自己被人乱砍同时也砍杀别人,而这些人在生活中都是普通人,并无酗酒的嗜好。为什么会这样?花钱买罪受。什么样的文化土壤滋养出这样纠结的酒文化?是爱是仇?是敌是友?

归根结底,造成这样状态的原因是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不懂得勇敢地说不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说不。尊重契约的西方人,看似刻板缺少人情味实则有大智慧。每个人都须遵从规则、敬畏规则,一旦违反就要付出代价。这些理念如能成为公民的共识,则社会成本不知要下降多少!比如,违反规则后,中国人习惯于找人情关系试图疏通摆平,现实中确实有许多人藉此逃避了处罚。这样实践成功的案例,哪怕只有一次,对中国人的影响远超党的教育一万次。于是乎,中国人就会更加看重人情往来,哪怕并无利害关系,也愿意留个好印象;于是乎,人情大过天变成了人生信条,出门靠朋友成为劝世良言;于是乎,中国陷入人情社会的泥潭无法自拔,象一个解脱不了的怪圈、恶性循环。又比如,在这样的酒场上,如自己不能喝或者不愿喝,从一开始就直白地表达、固执地坚持,虽然一时有点冷落了人情,但长期来看,自己得到了大解脱。长此以往,何至于相互伤害?人人反而有了一个宽松愉快的交际环境。有时她悲观地想,中国人就是在这种酒场般的爱恨胶着、敌友难分、刀光剑影中,步步惊心地活着。

秦志强躺在卧室的贵妃榻上,衣冠不整,外裤和袜子随意丢弃在床头。王梅芳推门进来,一股刺鼻的酒气。王梅芳赶忙把窗户略略推开一点,透透气,把床头的裤子和袜子在衣帽架上挂好。又从床头柜里取出蜂蜜罐,给他泡了一杯蜂蜜水。

“志强,起来把蜂蜜水喝了!”王梅芳轻声说道。

秦志强一动不动地躺着。王梅芳把他拉着坐起,秦志强一副迷迷瞪瞪、魂不守舍的模样,呆呆地把蜂蜜水喝完。王梅芳正要去洗杯子,秦志强突然开口道:“梅芳,别走,我有事问你。”

王梅芳觉得今晚他的情绪有点奇怪,原来喝醉酒他总是话挺多,一回来就和自己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直到说累了才睡觉。今晚回家一句话没有。今天这是怎么了?

“哦,你说吧,什么事?”王梅芳端着杯子,停下脚步。

“......”秦志强沉吟良久,阴沉地问道:“你原来谈的男朋友叫什么?”

王梅芳脑子“嗡”的一声,难怪今天他的情绪那么奇怪。两人结婚前,都坦诚了过去有恋爱史,但是也答应对方不去纠结过往。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到底受了什么刺激了?又是谁乱嚼舌头根子?

晚上秦志强的应酬,主要是邀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原市经济委员会)的技术装备处周处长。周处长原来是一纺厂的生产技术科科长,调到市经委后,现在已经荣任技术装备处处长。周处长在一纺厂是朱文白一手提拔使用的干部,推荐调任市经委也出了很大力,逢年过节经常到朱书记家上门拜访。一来二去,与朱小龙的关系也比较密切。今天秦志强做东请客,周处长除装备处几位同事,还把朱小龙一块捎上。

朱小龙仍在城东物业分公司任副经理。最近鬼混了一张市委党校大学政治专业的本科文凭,这种文凭在当时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