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的称号,看看这宋仁宗,是不是真的只是矮个子里拔高个,看看他的所作所为,能否对得起他这个皇帝!”
“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
“天禧二年的时候,他被立为太子。”
“乾兴元年即位,当时,年仅十三岁。”
“这个时候,因为他还小,所以,就是刘娥这个皇太后垂帘听政。”
“而等到宋仁宗亲政的时候,是在明道二年三月。”
“1033年,明道二年三月,刘太后去世。”
“没了刘太后,他自然而然也就亲政了。”
“此时,宋仁宗赵祯,时年二十三岁。”
“亲政之后,他自然也是想要有所作为的。”
“宋朝本身就是建立在政变之上的,没有经过流血与打仗,就没有出现权力重新洗牌的情况。”
“赵匡胤是全盘接收了后周。”
“从国家的延续,以及政权的稳定情况来看,把后周当成宋朝的前身,也没有什么不妥。”
“无非就是名字换了而已,如历史上某个女人干的事情是一样的。”
“名为大宋,实为后周。”
“所以,从宋朝一开始,就存在很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到了宋仁宗时期,土地兼并的问题就更加加重了。”
“同时,也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
“不管是土地兼并问题,还是三冗问题,对国家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
“宋仁宗想要让国家变得更好,自然就需要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与三冗的问题。”
“先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先是提拔了范仲淹,又提拔了欧阳修、余靖、王素和蔡襄。”
“在宋仁宗的责令下,开始了这方面的改革!”
“其中,范仲淹、富弼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的十项改革主张,欧阳修等人也纷纷上疏言事,赵祯大都予以采纳,并渐次颁布实施,颁发全国。”
“这十条改革主张,主要涉及的还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官员的任免升降,一个是均田,一个是减少兵士武备!”
“官员的任免升降,需要皇帝说了算,这样,能够解决冗官的问题。”
“均田,是为了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
“减少兵士武备,是解决冗兵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这财政问题,自然而然也就解决了。”
“可以说,如果这些能够实施下去,的确是能够对国家产生正面影响的。”
“但就像是之前说的一样,改革,是需要流血牺牲的!”
“如果没有流血牺牲,别人凭什么改革?”
“就像是开国之初一样,杀!杀他个人头滚滚,杀他个血流成河,直接抄了你的家,把你家里的那些土地啊,钱财啊,全都分了!那些人屁都不敢放一个!”
“为什么历朝历代开国之初那段时间,总会出现这样盛世那样盛世?一方面,人口还没那么多,另一方面,可分配的资源也更多,自然就会出现盛世。”
“可这个盛世不会一直持续,越往后,国家就越糜烂。”
“这时候想要改革,你要么杀,杀个人头滚滚,要么就开拓,扩张版图,否则,贸然改革,就只有失败的下场!”
“是的,宋仁宗这一次改革,也的确没有成功。”
“这些改革新政,已经触及到了旧贵族,旧阶级的利益。”
“人家凭什么拿自己的钱出来,去养活那些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