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功名。
本诗三层意思:一,边境发生战争,良家子弟踊跃参军,然后思念家乡;二,边境凄凉萧索,家中物是人非,亲人思念士兵;三,出征万里,士兵死伤无数,不过是为了满足将军封侯拜相的私心罢了。
虞庆则读后,长叹一声说:“即便将帅出征能够成就功名,但将帅也要做出巨大的牺牲呀,如果没有突厥人入侵,我们还会打仗么?封侯拜相只是战争胜利的结果,并不是将帅的本意呀。”
“确实如此,我只是希望战争早点结束罢了。”卢思道无奈地说。
达奚长儒被抬到长安,杨坚亲自前往府邸看望慰问。杨坚给他安排了御医治疗,看着他满身的鲜血,杨坚泪湿眼眶,轻轻拿起他那露出骨头的胳膊,看了又看,最后说:“达奚将军,你是我大隋的利剑呀!你是我大隋的栋梁,一定要好好养伤!”
“陛,陛下·······”达奚长儒气息奄奄。
杨坚转头对苏威下诏:“突厥人猖狂,动不动就侵犯边塞,像犬羊那样多,弥漫了整个山岭原野。但达奚长儒受任于北边边塞,遏制胡人,他所率领的人马很少,差不多只是突厥人的百分之一。他日以继夜,四面抗敌,共打了十四仗,所向必克。胡人被杀的超过了一半,这些人再也回不去了。暂未被杀的,丢了魄魂似地逃走了。如非达奚长儒英勇奋发,对国家有很深的感情,士卒又服从命令,怎能以少破众,像这样伟大?说到达奚长儒的功勋,应该授他高官厚禄,可授他上柱国,另授他一子为官。其战亡的将士,都追赠官阶三级,让他们的子孙承袭。“
苏威一一笔录。实际上,周盘之战是隋军完败,突厥并不是落荒而逃。这就是舆论工作,杨坚只能把达奚长儒塑造成大英雄,以鼓舞前线其他将领抗击侵略。
继续阅读
杨坚下令,封达奚长儒为上柱国,并将剩余功勋授予他的一个儿子,这算是对达奚长儒的最高表彰了。
周盘之战就是压死骆驼最后一根稻草。达奚长儒战败后,驻扎乙弗泊(青海海东市乐都区西)的柱国冯昱(战死殉国),率军镇守临洮的兰州总管叱列长叉,被玷厥打败;率军驻扎幽州的上柱国李崇,被高宝宁打败。于是突厥纵兵从木硖、石门分两路入侵,武威、天水、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郡的牲畜都被劫掠一空。高熲、杨弘、于仲文等人无功而返。
“报告陛下,元晖出使回来了!”长孙晟第一时间上报了这个喜讯。因为西突厥距离远,所以,元晖一路回长安就更晚。前线吃紧,长孙晟一直很关注元晖的出使情况,因为他知道,玷厥才是占据扭转的关键。
“快,让元晖进来!”杨坚内心着急。
元晖报告了一路见闻,并说了玷厥的意愿,如长孙晟所言,达头和沙钵略之间,不过是貌合神离而已。
“那现在怎么办呢?突厥人现在大肆劫掠,关中危在旦夕呀!”
“陛下别急,我听说元大人此行还带来了一名西突厥的使者,这里我们可以大做文章。”长孙晟摸着胡须沉吟道。
“哦?怎么做?”杨坚很好奇。
元晖带着玷厥的使者复命时,恰好摄图的使者也在长安,两国虽然剑拔弩张,但互派使者这种场面上的礼节还是要维持的,同时也是一种互相试探。
“玷厥有使者,陛下别忘了,摄图也有使者在长安!只要区别对待,这就是陈平离间项羽范增之计!”长孙晟眼里冒出了锐利的光芒。
“哈哈哈,朕明白了!”
杨坚故意让该使者落座在摄图的使者前面,有意抬高西突厥的地位,压制东突厥。两位使者明争暗斗,彼此不服气,宴会不欢而散。
正当摄图想一鼓作气扩大战果的时候,长孙晟、元晖二人的出使效果显现出来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