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杨坚篡位(9 / 14)

这样赋史大作的人物,他们虽然也写过宫体诗,也吟风弄月过,现在时过境迁,亲眼见证了国家灭亡、政权更迭,文人的节气一直藏在胸中。

“哼,当了大官后,得意忘形,都忘了自己是亡国之臣了!”颜之推低声对庾信说。

“哎,是呀,我们都是经历过两次灭国的,老而不死是为贼,我也该死了。”庾信的病越来越重,宴席上也没有喝酒,只是吃些菜。

“可以理解,他们两位身居高位,没有像二位那样经历过国破家亡的痛苦,也写不出感人肺腑的文章来,不过是无病呻吟罢了。”卢思道讥讽道。

庾信、颜之推二人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卢思道最近正在构思北周、北齐兴亡的文章,便来了兴致。庾信问道:“子行呀,你对周齐兴亡思考怎么样了,老朽好一睹为快呀!”卢思道,字子行。

“是呀是呀,你一向求真务实,文风沉稳慷慨,想必一定是上乘之作,快快说来。”颜之推说。

卢思道拱手行礼,向二位前辈致敬,然后简述了自己写《北齐兴亡论》《后周兴亡论》两篇文章的经过,也当场分享了自己的手稿。

《北齐兴亡论》叙述并评论了尔朱荣、高欢、侯景、高澄、萧衍、王思政、高洋、杜弼、杨愔、高演、高湛、高纬、和士开、元文遥、赵彦深、高睿、冯子琮、胡长粲、韩凤、高阿那肱、穆提婆、陆令萱、斛律光等等人物的功过成败,全文总结起来就是,内有小人作乱,外有北周宇文邕强敌入侵,北齐才灭亡。

《后周兴亡论》回顾了北周宇文泰、宇文觉、宇文毓、宇文邕、宇文赟几人的功过是非,平铺直叙,最后的一段是卢思道的评论,意思是宇文赟作死,丢掉了大好江山,便宜了大隋杨坚。全文最后一句是“此盖天所以启大隋,非不幸也”,上天保佑大隋,并不是北周不幸,天命比不过大隋。

卢思道的“后周”是和夏商周的“周”时间相对的,这只是他的称呼,我们习惯上还是叫“北周”,以区别五代时候的“后周”。两篇文章后世合称《周齐兴亡论》,卢思道用旁观者的笔触记录两国的兴亡,没有夹带上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体验和感触,中规中矩;总体上来说,在思想深度和感情抒发上,不如庾信《哀江南赋》、颜之推《观我生赋》,这里就不再全文引用。

庾信、颜之推二人读罢,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子行老弟,你还有别的作品么?你对我们还藏着掖着么?”

卢思道也知道,两位前辈对《周齐兴亡论》不置可否,就已经表明了态度,于是他当仁不让献上了《劳生论》:

《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诚哉斯言也!余年五十,羸老云至,追惟畴昔,勤矣厥生。乃着兹论,因言时云尔。

罢郡屏居,有客造余者,少选之顷,盱衡而言曰:“生者天地之大德,人者有生之最灵,所以作配两仪,称贵群品,妍蚩愚智之辩,天悬壤隔,行己立身之异,入海登山。今吾子生于右地,九叶卿族,天授俊才,万夫所仰,学综流略,慕孔门之游、夏,辞穷丽则,拟汉日之卿、云。行藏有节,进退以礼,不谄不骄,无愠无怿,偃仰贵贱之间,从容语默之际,何其裕也!下走所欣羡焉。”

余莞尔而笑曰:“未之思乎?何所言之过也!子其清耳,请为左右陈之。夫人之生也,皆未若无生。在余之生,劳亦勤止,纨绮之年,伏膺教义,规行矩步,从善而登。巾冠之后,濯缨受署,缰锁仁义,笼绊朝市。失翘陆之本性,丧江湖之远情,沦此风波,溺于倒踬,忧劳总至,事非一绪。何则?地胄高华,既致嫌于管库;才识美茂,亦受嫉于愚庸。笃学强记,聋瞽于焉侧目;清言河泻,木讷所以疚心。岂徒虫惜春浆,鸱吝腐鼠,相江都而永叹,傅长沙而不归,固亦鲁值臧仓,楚逢靳尚,赵壹为之哀歌,张升于是恸哭。有齐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