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北周灭齐(7 / 9)

不会同意。我已经统率各路军队分道并进,和您相见已经不远,我扶着兵车上的横木到来指日可待。希望您能知道时机,不要拖延时日!”

高湝读完大骂:“欺人太甚!”

高孝珩接过信一看,也是愤愤不平,扔在了地上:“十叔,信都,这是神武皇帝起兵创业的地方,城高池深。咱们放手一搏吧,宁死不降,咱们高家人不是好欺负的。”

“好,我是神武皇帝唯一幸存的儿子,我也该为国效力了!”高湝视死如归。

宇文宪一到信都,高湝就部署兵力在城南列阵对抗。敌强我弱,该怎么打?高湝在思索这个问题。

“殿下,我请求先为国战死,我去打头阵!”尉相愿说。

高湝答应了。不过尉相愿并不是去送死的,他出阵后,直接去找宇文宪投降去了!太不可思议了,这家伙不是在邺城陷落后,逃出来专门投奔高孝珩、高湝的么?如果要投降为何不在邺城投降?难道是尉相愿看清了信都的实力无力回天?信都的北齐守军议论纷纷,尉相愿这么忠心的人都投降了,大家惶惶不安,惊恐万分。

高湝十分愤怒,把尉相愿的妻儿全部杀掉,并且鸣金收兵。

次日,高湝、高孝珩出城战斗,打得宇文宪毫无还手之力,一时间声威大震;关键时刻杨坚带兵伏击了二人,将他们活捉,齐军被俘虏被杀的多达三万人,其余士兵都溃散逃跑了。高湝被押到宇文宪跟前,一脸忧愁和惭愧。宇文宪扶起高湝:“任城王何至于此!我本不想和你兵戎相见。”高湝叹气:“我是神武皇帝的儿子,十五个兄弟,只有我侥幸活下来,遇到国家覆灭,死而无愧于祖先,只求一死。”

宇文宪佩服他的雄壮豪迈,命令归还他的妻儿。宇文宪来到高孝珩跟前,看到高孝珩身上的伤口,又亲自为他洗疮涂药,礼遇很厚。高孝珩叹道:“除神武皇帝以外,我的父辈和兄弟,没有一个能活到四十岁的,这是命运注定的。继位的国君缺乏独特见解的明察,宰相不能担负国家重任的委托,遗憾的是我不能掌握兵符,授予我兵权,以施展我的用心和能力!不然谁胜谁负还未可知!”

“安德王早跟陛下说过,要是任城王和广宁王带兵守邺城,我们周军不一定能进入,今日有幸与二位交手,名不虚传。这样的人才,要是在我大周效力,天下何愁不平?”宇文宪言辞恳切。高湝、高孝珩二人无力回天,只好归降。

杨坚因此一战,被宇文邕封为定州总管,第一次成为北周的封疆大吏。恰好,杨坚的好友庞晃任常山太守,二人就经常在一起游玩,时隔多年再次相见,杨坚的行情一路高涨,庞晃经常鼓励杨坚干大事,争取再上新台阶。

信都被攻破,并不代表北齐的复国运动就罢休了。在北齐的北朔州,士兵勇敢彪悍,这里沦陷后,宇文邕派遣北齐降将封辅相作为北朔州总管,前长史赵穆等人,不服封辅相的管束,曾预谋抓住封辅相来迎接高湝,结果封辅相有所准备,暗中逃跑了。

听说高湝失败后,赵穆等人便迎接了范阳王高绍义。高绍义是目前高家中唯一还手握兵权的地方嫡亲王爷。出城的封辅相第一时间把情况汇报给宇文宪,宇文宪派出宇文神举去攻打高绍义。

高绍义到马邑后,肆州以北的二百多城池都响应复国大业。高绍义便和高绍义和灵州刺史袁洪猛领兵发兵向南,打算夺取并州。高绍义南下途中,宇文神举连续攻下肆州、显州等城池,高绍义不得已只好回防北朔州。宇文神举逼近马邑,高绍义出城作战失败,带着三千人向北,打算投奔突厥。

高绍义也知道这是不得已的选择,便让手下人自由选择去留,结果一半的人选择了离开,高绍义就带着剩下的人前往突厥。

就在高绍义吃败仗的时候,那个去突厥搬救兵的纥奚永安才到达目

上一页 书页/目录 下一页